[发明专利]一种液力耦合器温度实时监测系统和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60046.X | 申请日: | 2020-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1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 发明(设计)人: | 甘专心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专心 |
| 主分类号: | G01J5/00 | 分类号: | G01J5/00;G01D21/02;G08B21/18;G08B7/06 |
| 代理公司: | 长沙大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6 | 代理人: | 伍志祥 |
| 地址: | 425201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耦合器 温度 实时 监测 系统 方法 | ||
一种液力耦合器温度实时监测系统和方法,其系统包括:红外测温装置,用于监测液力耦合器工作腔内的温度:PLC控制器,与红外测温装置连接,用于获取红外测温装置监测的温度信息;声光预警系统,与PLC控制器连接,当测量温度高于PLC控制器设定值时,发出报警的声音和/或灯光,本发明采用红外测温仪测量液力耦合器内的温度,相对于现有技术采用温度传感器,测量温度范围更大,测量值更加精确,并且使用方便,无需较大的电池和频繁的更换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外监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液力耦合器温度实时监测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液力偶合器是由液力变矩器取消导轮演变而成,除了“变矩”功能,它保留了变矩器其他优异功能,如带载软起动、吸收冲击与扭振、对传动系统有良好的限矩保护、改善异步电机起动能力、多动力并机驱动中自动均衡动力机负荷等,因而比变矩器有更为广阔的市场。其不足之处是当其严重过载时工作温度会大幅上升直至安全塞熔化喷液(自备的正常保护),极端情况(如传动比小于零、安全塞失效等)下还可能导致爆炸!喷油导致內罐料被污染,并且重启需要加油和更换安全塞,为解决这个行业痛点问题,目前有很多人在安全塞处安装行程开关,安全塞熔化时,触发行程开关进行声光报警,但是该报警是在安全塞熔化后才有,仅能防止喷油,不能做到预警,例如申请号为 CN201210307447.4的《液力耦合器过温保护装置及其修复方法》。
目前,有部分公司开发出液力耦合器运行状况实时监测技术与装置,即采用螺塞式传感器与无线信号传输方式对液力耦合器内部的运行温度和压力实时监测,将液力耦合器上的一个安全塞替换成螺塞式传感器,例如:申请号为 CN201910158694.4的《一种智能定充型液力偶合器》,其在外壳或泵轮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主动端转速传感器,在主轴上设有被动端转速传感器;各传感器信号分别采集送入各自的MCU微控制单元处理,再分别通过无线发射模块发射,由无线接收模块接收后传送给电子控制单元,实现对液力偶合器工况的实时检测。但是,经因果分析发现,温度影响压力,只要实时监测温度并以此参数用于控制,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根本无需监测压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液力耦合器温度实时监测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力耦合器温度实时监测系统,包括:
红外测温装置,用于监测液力耦合器工作腔内的温度;
PLC控制器,与红外测温装置连接,用于获取红外测温装置监测的温度信息;
声光预警系统,与PLC控制器连接,当测量温度高于PLC控制器设定值时,发出报警的声音和/或灯光。
液力耦合器正常的工作温度一般是在120~150摄氏度,目前将液力耦合器上的易熔安全塞替换成传感器,同时测量温度和压力,但是,其中的温度传感器测量通常是采用PN结温度传感器测量温度,最多只能测量120摄氏度,超过 120摄氏度将无法测量;如果采用铂电阻测温,电路中的电流只有毫安级,故,供电需要很大的电池。红外测温装置的原理是利用热源发出的红外线强弱来测量温度,能精确测量监测液力耦合器工作腔内的温度,比普通温度传感器测量范围更大,使用更加方便;利用红外测温原理实现实时监测温度的系统在其他领域已属于现有技术,但是利用红外测温技术实时监测液力耦合器内的温度是没有的,即本发明是保护红外测温技术在液力耦合器领域的应用。
进一步,所述红外测温装置为红外测温仪。
进一步,所述红外测温装置设置在液力耦合器壳体外,红外测温装置利用红外测温原理,所以本发明的红外测温装置安装在液力耦合器壳体外即可,无需替换液力耦合器上的易熔安全塞,现有的液力耦合器上的温度传感器通常是通过替换易熔安全塞来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专心,未经甘专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00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