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式航煤油气回收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55582.0 | 申请日: | 2020-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3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 发明(设计)人: | 汪剑辉;陈叶青;邱鸿;郭利平;张学伟;赵强;陈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工程防护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10G5/02 | 分类号: | C10G5/02;C10G5/06 |
| 代理公司: | 洛阳润诚慧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3 | 代理人: | 智宏亮 |
| 地址: | 471023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式 煤油 回收 系统 | ||
1.一种移动式航煤油气回收系统,包括移动拖车(1)和设置在移动拖车上的冷凝吸附油气回收机组(2),其特征是:所述的冷凝吸附油气回收机组(2)包括用于输送油气的油气输送模块、用于将油气冷凝为液态油的冷凝模块、用于对冷凝模块出口尾气剩余油气组分进行吸附分离的吸附模块、用于收集冷凝油的收集模块以及用于监测油气压力、温度及浓度的油气监测模块;
所述的油气输送模块包括阻火器(3)、电磁阀(5)和防爆引风机(8),油气输送模块的输入端通过主管道和油气入口(17)连接;所述油气监测模块包括压力变送器(4)、浓度测量仪(6)、压力表(7)、温度变送器(9)、气体流量计(10)和控制单元(20);所述的阻火器(3)、压力变送器(4)、电磁阀(5)、浓度测量仪(6)、压力表(7)、防爆引风机(8)、温度变送器(9)和气体流量计(10)按顺序依次连接在输送管道上;所述的冷凝模块包括对油气进行初步预冷的预冷器(11)和对油气进行深度冷却与液化的蒸发器(12),预冷器(11)和蒸发器(12)通过油气管道依次连接在一起,预冷器(11)通过输送管道与油气监测模块的气体流量计(10)连接,预冷器(11)和蒸发器(12)分别设置有冷凝油出口和油气口;所述的收集模块包括两个分别与预冷器(11)、蒸发器(12)的冷凝油出口连接的储油罐(13);所述的吸附模块包括吸附罐(14)和用于排放油气浓度较低的尾气的烟囱(15),吸附罐(14)上设置有和预冷器(11)及蒸发器(12)的油气口连接的吸附入口、与烟囱(15)连接的吸附出口及用于排油的解吸油气出口(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航煤油气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油气监测模块的压力变送器(4)、浓度测量仪(6)、压力表(7)、温度变送器(9)、气体流量计(10)均与控制单元(20)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航煤油气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控制单元为内部设置有PLC控制器的防爆电控箱,通过电缆与用电设备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航煤油气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预冷器(11)为一级冷凝系统,蒸发器(12)为二级冷凝系统,预冷器(11)为气气换热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航煤油气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储油罐(13)设置有用于排油的回收油出口(18),储油罐(13)还设有对收集到的冷凝油进行实时监控的视镜、检测储油罐内的液位是否达到设定高度的液位计和用于检测储油罐内油液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航煤油气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吸附罐(14)的解吸油气出口(19)与罐区的固定式油气回收装置对接,吸附罐(14)内设有吸附剂,吸附剂为活性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工程防护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工程防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558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