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金属污染水体的吸附式转移修复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41497.9 | 申请日: | 2020-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0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 发明(设计)人: | 周尚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尚生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08;C02F3/10;C02F3/32;C02F3/34;C02F101/20;C02F101/3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56600 贵州省黔东南***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金属 污染 水体 吸附 转移 修复 装置 | ||
1.一种重金属污染水体的吸附式转移修复装置,包括上修复箱(1)和固定连接于上修复箱(1)底端的下修复箱(8),所述上修复箱(1)的顶端部安装有进水通道(101),所述下修复箱(8)的底端部安装有排水通道(80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修复箱(1)内沿其水平方向固定安装有多组U形网状气动吸附管(2),所述U形网状气动吸附管(2)内填充有多个微生物吸附颗粒(3),所述上修复箱(1)的内底部安装有与多组U形网状气动吸附管(2)底端相匹配衔接的曝气管(4),所述曝气管(4)上的曝气口与U形网状气动吸附管(2)的下端两侧的通口相连通,所述U形网状气动吸附管(2)的两端侧壁上的外侧壁从上到下依次安装安装有多个摇动捕捉吸附机构;
所述上修复箱(1)的底端部安装有多个与下修复箱(8)内部位置对应的排水阀,所述下修复箱(8)为锥形结构,所述下修复箱(8)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竖直流动吸附机构,所述流动吸附机构包括位于上端部的捕捉吸附过滤层(9),所述捕捉吸附过滤层(9)的底端部沿其水平方向安装有多组顺流吸附棒(10),多个所述顺流吸附棒(10)的底端部安装有吸附球(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金属污染水体的吸附式转移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动捕捉吸附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U形网状气动吸附管(2)侧壁上的导气口,所述导气口上连接有浮动纤维管束(5),所述杂质吸附颗粒(7)的顶端部固定连接有椭圆状弹性扩张囊(6),所述椭圆状弹性扩张囊(6)内填充有多个杂质吸附颗粒(7),所述椭圆状弹性扩张囊(6)为塑性橡胶扩张囊,且杂质吸附颗粒(7)为中空活性氧化铝颗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重金属污染水体的吸附式转移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网状气动吸附管(2)的两侧侧壁以及浮动纤维管束(5)的外侧壁上均附着有微生物菌种,所述微生物菌种包括但不限于枯草杆菌、酵母菌以及白腐真菌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重金属污染水体的吸附式转移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网状气动吸附管(2)的两侧侧壁上均固定套接有安装套板,所述安装套板通过螺钉固定安装于U形网状气动吸附管(2)的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金属污染水体的吸附式转移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捉吸附过滤层(9)包括固定连接于下修复箱(8)内部的下导流层(901),所述下导流层(901)的顶端部铺设有上吸附层(902),所述上吸附层(902)上设有浮动捕捉纤维(903),所述上吸附层(902)上铺设有亲水纳米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重金属污染水体的吸附式转移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流层(901)上沿其水平方式开设有多组分别与多组顺流吸附棒(10)位置对应的导流腔(904),所述导流腔(904)的内底部开设有多个与顺流吸附棒(10)上端口相连通的圆形导流口(90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重金属污染水体的吸附式转移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顺流吸附棒(10)为中空导流管,所述中空导流管的内壁上包覆有疏水纳米层,所述中空导流管内填充有改性凹凸棒土(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金属污染水体的吸附式转移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球(11)螺纹连接于顺流吸附棒(10)的底端部,所述吸附球(11)内包覆有多个硅胶吸附颗粒(13),且吸附球(11)的外侧壁为镂空形网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一种重金属污染水体的吸附式转移修复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操作如下:
S1、首先,技术人员通过进水通道(101)将待处理的污水导入至上修复箱(1)内,上修复箱(1)内一次存储适量污水,此时,通过曝气管(4)进行曝气处理,位于多组上修复箱(1)内的微生物吸附颗粒(3)对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进行吸附,在曝气时需要强调的是,曝气管(4)左右两端上的曝气口间断性进行曝气,当右端的曝气口曝气时,会推动上修复箱(1)右端处的污水以较大冲击力进行推动,同时位于U形网状气动吸附管(2)内的若干微生物吸附颗粒(3)也会在气动的条件下进行活动,使得微生物吸附颗粒(3)从U形网状气动吸附管(2)的右端导入至左端,不仅带动污水进行流动,微生物吸附颗粒(3)也在不断活动的过程中以加剧与污水间的碰撞,从而易于微生物吸附颗粒(3)对污水中的重金属进行吸附;
S2、在曝气的过程中,气体也会通过浮动纤维管束(5)导入至椭圆状弹性扩张囊(6)内,对椭圆状弹性扩张囊(6)起到扩张作用,当椭圆状弹性扩张囊(6)受气处理后其扩张膨胀并被向外带有一定力度的浮动,易于椭圆状弹性扩张囊(6)内的多个杂质吸附颗粒(7)对污水中的杂质粒子进行吸附,与此同时,附着于U形网状气动吸附管(2)以及浮动纤维管束(5)外侧壁上的微生物菌种,也能够很好得到气体的供给,从而易于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处理不仅对重金属起到吸附作用,还有利于吸附水体的机氯化物、BOD、COD等有害物质进行吸附去除;
S3、当污水在上修复箱(1)中处理一段时间后,打开上修复箱(1)内底部的排水阀,上修复箱(1)内的污水导入至下修复箱(8)内的捕捉吸附过滤层(9)处,捕捉吸附过滤层(9)处上的浮动捕捉纤维(903)配合上吸附层(902)对污水中未去除完全的有害杂质进行捕捉吸附,处理后的污水通过下导流层(901)上的多组圆形导流口(905)导入至顺流吸附棒(10)内,顺流吸附棒(10)内的改性凹凸棒土(12)对污水中起到去杂以及去色的作用,位于顺流吸附棒(10)底端的吸附球(11)配合硅胶吸附颗粒(13)对污水进行最后的吸附作用,以有效提高水体修复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尚生,未经周尚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149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