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库水位物联网信息化监测报警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36672.5 | 申请日: | 2020-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12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 发明(设计)人: | 韩海平;陈耀文;曾德生;范智敏;刘兴有;王长发;朱少宇;洪翠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蛟龙(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F23/00 | 分类号: | G01F23/00;G08B5/36;G08B21/18;G08C17/02;H02J7/35;H02S40/32;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郭堃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库 水位 联网 信息化 监测 报警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库水位物联网信息化监测报警系统,涉及水库远程监测技术领域,通过设置有前端采集终端、信号处理传输单元、物联网通信基站以及智慧水库监测平台,在现如今技术成熟的物联网通信的大背景下,对水库中的水位变化以及水环境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并且所设置的前端采集终端不仅可以监测水库的水位,而且可以针对水库中每个水层对应的水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并将实时监测的各项数据通过物联网远程输送给监测平台,监测平台的监测系统中设置有各项水环境参数的阈值范围,当所监测的数据不在上述阈值范围内时,监测平台就会发出警报,让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具体的水位或水环境情况,简单有效,监测所需的成本较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库远程监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库水位物联网信息化监测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等各种传感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目前业界普遍认可的物联网概念是通过射频(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环境传感器、图像感知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水库是存储城市用水的重要生态结构,随着雨季的到来,水库的水位会快速增长,而旱季时,水库的水位又会快速下降,针对水库水位在一年四季中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及时得知水位的变化,为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提出了水库水位物联网信息化监测报警系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库水位物联网信息化监测报警系统,解决了面对水库水位在一年四季中不断变化的情况,如何及时得知水库水位变化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水库水位物联网信息化监测报警系统,包括:
前端采集终端,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前端采集终端分别置于水库中不同的水层高度,且多个前端采集终端之间的电性以及数据连接均设置为串接,多个所述前端采集终端对每个水层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
信号处理传输单元,安装在水库附近的地表,与多个前端采集终端最终串接的数据传输总端串接在一起,负责接收来自多个所述前端采集终端实时监测的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
物联网通信基站,与信号处理传输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之间通过无线方式形成数据的传输通道;
太阳能供电单元,内置光电转化装置,负责向所述前端采集终端和信号处理传输单元提供电能,且太阳能供电单元内置有电流、电压数据实时监测结构,并实时传递给信号处理传输单元;
智慧水库监测平台,与物联网通信基站的信号输出端之间通过无线方式形成数据的传输通道,所述智慧水库监测平台负责远程监测水库中每个水层的状态,并内置有阈值,不同水层中的状态数据不在所设置阈值范围内,所述智慧水库监测平台会发出警报。
优选的,所述前端采集终端包括用于监测水库液位值变化的液位传感器、用于监测对应水层中氧气含量的氧气传感器、用于监测对应水层中浑浊程度的浊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对应水层中酸碱度的PH传感器以及用于监测对应水层中营养物质含量的营养元素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多个前端采集终端中,位于水库最上层的前端采集终端,其内部包括液位传感器,其他位于不同水层中的前端采集终端,不包括液位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信号处理传输单元包括电信号接收模块,所述电信号接收模块负责接收来自前端采集终端内部各个实时监测设备所输出的电信号,且电信号接收模块将电信号传递给A/D转换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蛟龙(厦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蛟龙(厦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66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