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绝缘电阻的检测装置、系统与电动汽车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31706.1 | 申请日: | 2020-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5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辉;赵维赫;马国光;唐全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沈阳)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27/02 | 分类号: | G01R2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晓荣 |
| 地址: | 110172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绝缘 电阻 检测 装置 系统 电动汽车 | ||
1.一种车辆绝缘电阻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检测所述车辆的动力电池包的正极端和负极端的对地绝缘阻抗,所述装置包括:采样模块、绝缘检测模块和微控制单元MCU;
所述绝缘检测模块,用于获取不同检测状态下所述动力电池包的一端的电压采集信号并发送至所述采样模块,所述动力电池包的一端为所述动力电池包的正极端或负极端;
所述采样模块用于通过AD模数转换芯片将所述电压采集信号转换为电压采集值后传输给所述MCU,所述AD转换芯片的精度高于所述MCU进行模数转换时的精度;
所述MCU,用于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包的总电压值,以及控制所述绝缘检测模块切换不同的检测状态,利用所述总电压值和不同检测状态下所述动力电池包的一端的电压采集值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包的正极端和负极端的对地绝缘阻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检测模块,用于获取不同检测状态下所述动力电池包的负极端的电压采集信号并发送至所述采样模块,所述绝缘检测模块具体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
所述动力电池包的正极端通过串联连接的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一开关连接第一端点,所述动力电池包的正极端还通过所述第三电阻连接所述第一端点;
所述动力电池包的负极端通过串联连接的所述第二电阻和第二开关连接所述第一端点,所述动力电池包的负极端还通过串联连接的所述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连接所述第一端点;
所述第一端点通过所述第三开关接地;
所述动力电池包的负极端的电压采集信号为所述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之间的电压采集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模块用于通过AD转换芯片将所述负极端的电压采集信号转换为负极端的电压采集值后传输给所述MCU;
所述MCU,具体用于:
通过控制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的通断状态以控制所述绝缘检测模块切换不同的检测状态;
利用所述总电压值和不同检测状态下的所述负极端的电压采集值获取不同检测状态下所述动力电池包的正极端和负极端的电压值,并根据所述正极端和负极端的电压值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包的正极端和负极端的对地绝缘阻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检测模块,用于获取不同检测状态下所述动力电池包的正极端的电压采集信号并发送至所述采样模块,所述绝缘检测模块具体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
所述动力电池包的正极端通过串联连接的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一开关连接第一端点,所述动力电池包的正极端还通过串联的所述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连接所述第一端点;
所述动力电池包的负极端通过串联连接的所述第二电阻和第二开关连接所述第一端点,所述动力电池包的负极端还通过所述第五电阻连接所述第一端点;
所述第一端点通过所述第三开关接地;
所述动力电池包的正极端的电压采集信号为所述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之间的电压采集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模块用于通过AD转换芯片将所述正极端的电压采集信号转换为正极端的电压采集值后传输给所述MCU;
所述MCU,具体用于:
通过控制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的通断状态以控制所述绝缘检测模块切换不同的检测状态;
利用所述总电压值和不同检测状态下的所述正极端的电压采集值获取不同检测状态下所述动力电池包的正极端和负极端的电压值,并根据所述正极端和负极端的电压值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包的正极端和负极端的对地绝缘阻抗。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CU根据所述正极端和负极端的电压值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包的正极端和负极端的对地绝缘阻抗,具体包括:
所述MCU根据所述正极端和负极端的电压值,以及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的电阻值,利用电阻分压原理获取方程组,求解所述方程组以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包的正极端和负极端的对地绝缘阻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沈阳)有限公司,未经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沈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170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