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氢发动机及其新型能量输出管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30014.5 | 申请日: | 2020-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00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 发明(设计)人: | 石海民;杨光;杨利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润丰氢发动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8/04537 | 分类号: | H01M8/04537;H01M8/04955;H01M8/04223;H01M8/04029;H01M8/04007;B60L58/34;B60L58/31;B60L58/30 |
| 代理公司: | 杭州云睿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4 | 代理人: | 杨淑芳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及其 新型 能量 输出 管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发动机,包括燃料电堆、供氢系统、氢发动机控制器、冷却系统和空气系统,所述冷却系统中加入一个辅助负载,辅助负载通电时会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将热量传递给流经的燃料电池冷却液;燃料电堆的功率输出有两条并联电路,一条对外输出电能,由功率输出主继电器K01控制,而K04和R01组成其预充电路;另一条输送给辅助负载消耗电能,由K02控制;辅助负载还可以由外界动力电池供电,其由继电器K03控制。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氢发动机的新型能量输出管理方法,包括燃料电堆能量输出控制方法和冷启动方法。本发明优化了氢发动机的能量输出管理结构;为辅助负载配置了两种能量输入形式,系统集成性高;有效利用了燃料电池的输出电能,能量利用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氢发动机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氢发动机及其新型能量输出管理方法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氢发动机是一种利用氢气和氧气电化学反应产生电量的新型动力源。采用该新型动力的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较,能够实现零排放,全生命周期内对环境污染均极小;而与纯电动汽车相比较,不存在续航里程限制等先天不足的缺点。因此,氢发动机已经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尽管氢发动机与传统内燃机相比较具有节能和环保优势,但由于氢气和氧气电化学反应存在一定的有效工作区域和工作惯性,导致氢发动机不能像传统内燃机一样,在车辆怠速运行或者紧急制动等工况点,迅速切断电堆自身的电能输出,实现对外界系统的零能量输出。
目前,现有的氢发动机技术很少考虑这个特殊时刻的能量管理策略,通常采用控制与氢发动机配套使用的锂离子电池的SOC状态,尽量避免整车出现无法接受氢发动机能量输出的状况。氢发动机车辆的未来发展趋势是锂离子电池能量配比逐渐下降。当汽车怠速运行或紧急制动时,如果氢发动机不能迅速切断对外能量输出,锂离子电池的SOC会过高。这就导致了:1)锂离子电池利用率不高,造成浪费;2)因SOC过高,氢发动机被迫关机,等车辆再次运行时,又需要再次启动氢发动机,使得氢发动机频繁开关机,从而影响氢发动机的寿命;3)如果氢发动机不关机,则只能维持极低的能量输出,此时氢发动机工作电流较小,工作电压与正常工作电压相比极高,要求与氢发动机配套的DCDC及相应的电气部件工作区域变得很宽,导致系统工作效率大幅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氢发动机及其新型能量输出管理方法,具有以下作用:当氢发动机需要紧急切断功率输出时,通过该辅助负载可迅速实现氢发动机对外零电能输出;当氢发动机处于冷启动过程中,可通过动力电池给辅助负载供电,加热冷却液使燃料电堆升温至可以启动的温度,使燃料电池在低温下顺利启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氢发动机,包括燃料电堆、供氢系统、氢发动机控制器、冷却系统和空气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含散热器、去离子器、节温器、辅助负载、水泵,空气系统包括空压机、空滤、尾排管;所述氢发动机控制器与供氢系统、空压机、冷却系统和车辆动力单元均电性连接;所述燃料电堆通过管路连接去离子器,去离子器两端通过管路与散热器相连,去离子器上通过管路接入节温器,节温器通过管路依次连接辅助负载、水泵、燃料电堆;所述燃料电堆通过管路与供氢系统、空压机、尾排管均连通,空压机通过管路连接空滤,空滤通过管路外接大气;所述辅助负载通电时会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并将热量传递给流经的燃料电池冷却液;所述燃料电堆的功率输出有两条并联电路,燃料电堆的一条并联电路用于对外输出电能,所述并联电路由继电器K01控制、由继电器K04和电阻R01组成预充电路;所述燃料电堆的另一条并联电路输送给辅助负载消耗电能,所述并联电路由继电器K02控制;所述辅助负载由车辆动力单元供电并组成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由继电器K03控制。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系统包含散热器、去离子器、节温器、辅助负载、水泵,冷却系统中不流经散热器的冷却回路为内循环回路,流经散热器的冷却回路为外循环回路;所述节温器控制冷却液走内循环回路还是外循环回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润丰氢发动机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润丰氢发动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00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