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卷帘自动化生产线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20651.4 | 申请日: | 2020-04-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5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 发明(设计)人: | 尹丽英;岳松年;张奔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承志合工业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1/04 | 分类号: | B65G1/04;B65H18/08;B65H18/02;B65H19/30;B65H37/04;B65H35/0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卷帘 自动化 生产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卷帘自动化生产线,包括收卷系统、仓储系统、贴胶系统和拉布系统,收卷系统包括大横梁、左压紧机构、右压紧机构、收卷机构固定侧、收卷机构移动侧;仓储系统包括机架、提升上料机构、仓储处、钢管整列分离机构、步进梁和找缝纠偏机构;贴胶系统包括胶带存机构、胶带放卷机构、背膜收卷机构、背膜存放机构、胶带缓存机构、贴胶头驱动机构和贴胶头;拉布系统包括拉布机架、拉布爪和拉布爪驱动机构。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仓储系统、贴胶系统、收卷系统、拉布系统衔接紧密可靠,整机能够长时间高效工作,整条产线生产时只需配备一名操作工人,上料时也只需要添加一名操作工人,满足自动化要求,提高卷帘生产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卷帘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卷帘自动化生产线。
背景技术
窗帘是由布、麻、纱、铝片、木片、金属材料等制作的,具有遮阳隔热和调节室内光线的功能,布帘按材质分有棉纱布、涤纶布、涤棉混纺、棉麻混纺、无纺布等,不同的材质、纹理、颜色、图案等综合起来就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布帘,配合不同风格的室内设计窗帘。卷帘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多种操作,如贴胶、喷码、收卷等。
目前卷帘的生产自动化程度不高,未实现一机多用,贴胶、喷码等工序往往需要多台设备或者进行人工干预。这使得生产车间占地面积大,复杂度高,生产效率低,人工成本及整体成本高等问题。针对以上的问题,本发明直接提出一款卷帘智能化产线,使其结构简单化,提高卷帘生产的智能化程度,卷帘的生产效率,还提高了生产车间的使用率,降低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卷帘自动化生产线。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卷帘自动化生产线,包括:
收卷系统,所述收卷系统包括大横梁、左压紧机构、右压紧机构、收卷机构固定侧、收卷机构移动侧,所述左压紧机构、右压紧机构、收卷机构固定侧、收卷机构移动侧均安装在大横梁上;
仓储系统,所述仓储系统具有机架,在所述机架的前端设有提升上料机构,在所述提升上料机构的后方设有仓储处,在所述仓储处的后方设有钢管整列分离机构,在所述钢管整列福利机构后端设有步进梁,在所述步进梁的后部设有找缝纠偏机构;通过所述提升上料机构将仓储处的钢管送至钢管整列分离机构,再通过所述钢管整列分离机构将钢管送至步进梁,最后钢管进到所述找缝纠偏机构处进行找缝;
贴胶系统,所述贴胶系统具有胶带存机构,在所述胶带存放机构后端设有胶带放卷机构,在所述胶带放卷机构的下方设有背膜收卷机构,在所述背膜收卷机构的前端设有背膜存放机构,在所述背膜存放机构的左端设有胶带缓存机构,在所述胶带缓存机构上端设有贴胶头驱动机构,在所述贴胶头驱动机构上设有贴胶头;
及拉布系统,所述拉布系统具有拉布机架,在所述拉布机架上设有若干拉布爪,在所述拉布机架的下方设有拉布爪驱动机构。
进一步地,上述卷帘自动化生产线中,所述大横梁上设有便于驱动滑台位移的丝杆,使整个收卷系统能够适应不同尺寸卷帘的生产工作。
进一步地,上述卷帘自动化生产线中,所述左压紧机构具有气缸安装板Ⅰ,在所述气缸安装板Ⅰ正面设有压紧气缸Ⅰ,在所述气缸安装板Ⅰ背面设有移动滑台Ⅰ。
进一步地,上述卷帘自动化生产线中,所述右压紧机构具有气缸安装板Ⅱ,所述气缸安装板Ⅱ正面设有压紧气缸Ⅱ,在所述气缸安装板Ⅱ背面设有移动滑台Ⅱ。
进一步地,上述卷帘自动化生产线中,所述收卷机构固定侧具有收卷提升机构Ⅰ,在所述收卷提升机构Ⅰ下方设有收卷摆臂机构Ⅰ,在所述收卷摆臂机构的下方设有收卷驱动机构Ⅰ,在所述收卷驱动机构的后方设有收卷顶紧机构Ⅰ,在所述收卷驱动机构的下方设有钢管摆臂机构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承志合工业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未经常州承志合工业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206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