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却系统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316952.X | 申请日: | 2020-04-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34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 发明(设计)人: | 陈云伟;陶锴;吴刚;王前方;王铁旺;王剑;居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秦淮数据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1/46 | 分类号: | F24F11/46;F24F11/64;F24F11/65;F24F5/00;F24F110/1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王兆林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系统 控制 方法 相关 设备 | ||
1.一种冷却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量环境温度;
比较所述环境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第二预设温度、第三预设温度之间的关系;
若所述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则启动主冷却模块,所述主冷却模块采用空气对流散热;
若所述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则启动所述主冷却模块和第一冷却模块,所述第一冷却模块采用蒸发冷却散热,所述第一冷却模块用于通过板式换热器与流经所述主冷却模块的干冷器后的冷却介质进行换热;
若所述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三预设温度则启动第二冷却模块和所述第一冷却模块,所述第二冷却模块采用机械制冷散热,所述第二冷却模块用于冷却流经所述第一冷却模块后的冷却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冷却模块包括:干冷器、冷冻水泵、空调末端和第一管路;
所述干冷器的进液口通过第一管路连接所述空调末端,所述管路内填充有冷却介质,所述冷冻水泵用于驱动所述冷却介质流通,所述干冷器运行时带动空气冷却所述干冷器内的冷却介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模块包括:蒸发冷却组件,板式换热器,冷却水泵;
所述蒸发冷却组件、所述板式换热器和所述冷却水泵通过第二管路互相连接,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二管路在所述板式换热器内进行热交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模块包括:机械制冷组件,所述机械制冷组件与所述第一管路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末端具有末端进水温度计;
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末端进水温度计的温度与目标温度之间的关系;
若所述末端进水温度计的温度大于目标温度则提高所述干冷器的功率;
若所述末端进水温度计的温度小于所述目标温度则降低所述干冷器的功率;
若所述末端进水温度计的温度等于所述目标温度则保持所述干冷器的功率不变。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末端具有末端进水温度计;
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末端进水温度计的温度与目标温度之间的关系;
若所述末端进水温度计的温度大于所述目标温度则提高所述蒸发冷却组件的功率;
若所述末端进水温度计的温度小于所述目标温度则降低所述蒸发冷却组件的功率;
若所述末端进水温度计的温度等于所述目标温度则保持所述蒸发冷却组件的功率不变。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
8.一种冷却系统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量单元,用于测量环境温度;
比较单元,用于比较所述环境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第二预设温度、第三预设温度之间的关系;
若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则触发主冷却模块启动单元;
若所述环境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为温度则触发第一冷却模块启动单元;
若所述环境温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则触发第二冷却模块启动单元;
主冷却模块启动单元,用于启动主冷却模块,所述主冷却模块采用空气对流散热;
第一冷却模块启动单元,用于启动第一冷却模块和所述主冷却模块,所述第一冷却模块采用蒸发冷却散热,所述第一冷却模块用于通过板式换热器与流经所述主冷却模块的干冷器后的冷却介质进行换热;
第二冷却模块启动单元,用于启动第二冷却模块和所述第一冷却模块,所述第二冷却模块采用机械制冷散热,所述第二冷却模块用于冷却流经所述第一冷却模块后的冷却介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秦淮数据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秦淮数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695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