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需集中泵站楼宇居民真空污水排放单元及其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00007.0 | 申请日: | 202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56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许静;连加俤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昌榀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需 集中 泵站 楼宇 居民 真空 污水 排放 单元 及其 实现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排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需集中泵站楼宇居民真空污水排放单元及其实现方法,包括马桶、由延时开关控制的出水装置、联动阀门、气动阀、储污容器、止回阀、换向阀、双作用真空泵、真空罐和压缩空气罐。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通过机械式结构控制储污容器的排放,无需借助电子探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子探头容易失效的问题,而且本发明的气嘴是朝储污容器内部吹气,能够避免气嘴的第一流道被堵塞,进而保证产品质量,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排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需集中泵站楼宇居民真空污水排放单元及其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厕所后面一般连接一个大的废污收集泵站,一个废污收集泵站管好几个厕所,这种废污收集泵站占地面积大,可控性差,因此申请人希望在厕所上应用单体式结构的泵站,现有单体式泵站结构较为很复杂,而且是电控装置,需要用到探头等许多电子元器件来控制泵站的工作。这种电控式的结构有以下问题:1、马桶里有卫生纸、纸屑等介质,会对马桶探头有影响;2、马桶内的介质起泡时会沾在马桶内壁上,影响探头工作;3、装置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下,电子元器件容易失敏。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无需集中泵站楼宇居民真空污水排放单元及其实现方法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一种无需集中泵站楼宇居民真空污水排放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马桶、由延时开关控制的出水装置、联动阀门、气动阀、储污容器、止回阀、换向阀、双作用真空泵、真空罐和压缩空气罐,马桶具有进水口和第一排污口,出水装置与联动阀门通过管道连接,联动阀门分别与马桶的进水口和气动阀通过管道连接,气动阀分别与马桶的第一排污口和储污容器的进污口通过管道连接;储污容器的上端设置气口,侧部设置液位口,液位口上设置气嘴,气嘴的中心开设与储污容器内腔连通的第一流道,气嘴的四周开设与第一流道连通的第一腔体;换向阀的内腔前端设置第一隔膜,第一隔膜将换向阀内腔的前端分为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换向阀的内腔后端滑动配合活塞柱,活塞柱与第一隔膜配合连接,换向阀的内腔还设置用于压紧第一隔膜的第一弹簧,活塞柱上开设第二流道,换向阀上开设与第二腔体连通的第三流道、与第三腔体连通的第四流道、与第二流道连通的第五流道、第六流道和第七流道,第五流道与储污容器的气口通过管道连接,当活塞柱朝前滑动到最大位置时,第二流道与第六流道连通,当活塞柱朝后滑动到最大位置时,第二流道与第七流道连通;双作用真空泵的两端分别与真空罐和压缩空气罐配合连接,真空罐分别与第四流道和第六流道通过管道连接,压缩空气罐分别与第七流道、联动阀门及气嘴的第一流道通过管道连接,第三流道与气嘴的第一腔体通过管道连接,储污容器的第二排污口与止回阀通过管道连接。
所述的一种无需集中泵站楼宇居民真空污水排放单元,其特征在于联动阀门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上下依次设置第一开口、第二隔膜、滑动配合口、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壳体的内腔上下依次由第二隔膜、滑动配合口和阀口分隔为第四腔体、第五腔体、第六腔体和第七腔体,第一壳体上开设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第三开口与第四腔体连通,第三开口通过管道与马桶的进水口连接,第四开口与第六腔体连通,第四开口通过管道与压缩空气罐连接,第二隔膜固定连接阀杆,阀杆与滑动配合口滑动配合,阀杆的下端设置用于堵住阀口的阀芯,阀芯位于第七腔体,第一壳体上设置用于连通第五腔体和第六腔体的第八流道。
所述的一种无需集中泵站楼宇居民真空污水排放单元,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上设置导管,第八流道由导管形成。
所述的一种无需集中泵站楼宇居民真空污水排放单元,其特征在于阀杆上固定配合挡板,挡板位于第五腔体,用于与滑动配合口挡接,阀杆上套设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挡板和第二隔膜连接。
所述的一种无需集中泵站楼宇居民真空污水排放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双作用真空泵工作的控制器。
所述的一种无需集中泵站楼宇居民真空污水排放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感应真空罐内部压力的第一传感器、用于感应压缩空气罐内部压力的第二传感器,控制器分别与双作用真空泵、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00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