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板对板插座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286221.5 | 申请日: | 2020-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39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 发明(设计)人: | 田刚;李亚勇;彭鑫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2/71 | 分类号: | H01R12/71;H01R13/24;H01R13/4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国新南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4 | 代理人: | 周雷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插座 | ||
一种板对板插座,包括插座本体、插座端子及插座加强件,所述插座本体包括底壁、自所述底壁纵向两端向上凸出形成的插座侧壁、形成于所述插座本体横向两端的插座引导部及自所述底壁向上凸出形成岛部,所述插座引导部包括插头引导部接收腔、位于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横向外侧的纵向外周壁及位于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纵向两侧的一对横向外周壁,所述插座加强件包括覆盖于所述纵向外周壁上表面的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延伸覆并盖于所述横向外周壁外的横向外周壁遮盖部及自所述主体部纵向两端的横向外侧向下反向折弯形成的弹性臂部,所述弹性臂部包括延伸入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内的接触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指一种板对板插座。
背景技术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当前智能手机及可穿戴设备均对空间要求极高,零组件的尺寸同样在缩减,一线板对板厂家的板对板插头与插座配合后的最低高度已经达到了0.6mm的超低高度,端子间距也达到了0.25mm的距离,如此微小的连接器,对于连接器结构强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且相较于传统板对板连接器组件,现有智能手机大规模的功能集成,对电流承载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液晶屏等对电流传输要求达到5A的承载能力,传统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设计已无法适应目前市场对强度及电流传输的要求。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板对板插座,满足产品在轻薄化后的仍具有较好的强度且能传输大电流的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板对板插座,包括插座本体、插座端子及插座加强件,所述插座本体包括底壁、自所述底壁纵向两端向上凸出形成的插座侧壁、形成于所述插座本体横向两端的插座引导部及自所述底壁向上凸出形成的岛部,所述插座引导部包括插头引导部接收腔、位于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横向外侧的纵向外周壁及位于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纵向两侧的一对横向外周壁,所述插座加强件包括覆盖于所述纵向外周壁表面的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纵向两侧沿横向方向延伸覆盖于所述横向外周壁外的横向外周壁遮盖部及自所述主体部纵向两端的横向外侧向下反向折弯形成的弹性臂部,所述弹性臂部包括拉紧部、自所述拉紧部延伸于所述横向外周壁遮盖部内的弹性主体臂及自所述弹性主体臂纵向内侧缘折弯形成延伸入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内的接触片,所述弹性主体臂支撑于所述横向外周壁上,所述横向外周壁内侧形成有供所述接触片沿纵向位移的弹性避让部。
优选地,所述横向外周壁遮盖部包括自所述主体部纵向两端沿横向方向延伸形成于所述横向外周壁上方的遮盖顶部及自所述遮盖顶部纵向外侧向下折弯包覆于所述横向外周壁外侧面的遮盖侧部,所述弹性主体臂位于所述遮盖顶部下方,所述遮盖顶部与所述弹性主体臂之间存在形变间隙。
优选地,所述接触片上冲压形成有向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突出的接触凸部,所述遮盖顶部的内侧缘还向下折弯形成有弧形的保护边缘,从上往下观察,所述接触片至少部分与所述保护边缘重叠。
优选地,所述接触片是自所述弹性主体臂内侧缘向上或向下折弯形成,所述横向外周壁上形成有支撑肩部,所述弹性主体臂支撑于所述支撑肩部上。
优选地,所述支撑肩部纵向内侧对应所述接触片位置处形成有弹性避让部,所述弹性避让部提供上所述接触片沿纵向方向的形变空间,所述弹性主体臂的纵向外侧缘与所述遮盖侧部之间存在移动间隙,所述弹性主体臂可沿所述支撑肩部上表面在纵向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支撑肩部纵向外侧形成有安装台阶部,所述遮盖侧部沿所述安装台阶部延伸覆盖所述横向外周壁外侧。
优选地,所述遮盖侧部的自由端顶部沿纵向内侧折弯形成有挂接部,所述横向外周壁或插座侧壁上设有支撑所述挂接部的挂接台部,所述挂接台部的顶面水平位置低于所述插座侧壁与所述主体部的顶面的水平位置。
优选地,所述岛部的横向两端设有水平位置低于所述岛部的被保护部,所述插座加强件还包括自所述主体部横向内侧向下折弯并延伸至所述被保护部并覆盖所述被保护部的中央引导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62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板对板插座
- 下一篇:针对集群存储系统单点失效修复的跨集群流量优化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