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引爆时的自动驻车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86055.9 | 申请日: | 2020-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20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代洪;王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B60R21/16 | 分类号: | B60R21/16;B60T7/12;B60T13/74 |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杭行 |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安全气囊 引爆 自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引爆时的自动驻车装置,包括安全气囊系统、电磁阀控制装置和电子驻车控制系统,所述电磁阀控制装置与安全气囊系统联接,所述安全气囊系统触发信号传至电磁阀控制装置,所述电磁阀控制装置动作信号传至电子驻车控制系统,从而对汽车进行制动操作。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引爆时的自动驻车装置,可在车辆发生碰撞且气囊引爆时,能够自动驻车,使碰撞后的车辆能够可靠制动,具有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并可以消除安全隐患,大大提高汽车安全性能、安装方便、拆卸容易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交通安全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引爆时的自动驻车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汽车上广泛装有安全气囊,当汽车遭受碰撞导致速度急剧变化时,气囊在驾驶员或乘员与车内构件之间迅速膨胀,吸收人体惯性力产生的动能,减轻二次碰撞对人体的伤害。碰撞时,车辆可能会向前或由于惯性向后移动,增加了危险性。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引爆时的自动驻车装置,可在车辆发生碰撞且气囊引爆时,能够自动驻车,使碰撞后的车辆能够可靠制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引爆时的自动驻车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引爆时的自动驻车装置,包括安全气囊系统、电磁阀控制装置和电子驻车控制系统,所述电磁阀控制装置与安全气囊系统联接,所述安全气囊系统触发信号传至电磁阀控制装置,所述电磁阀控制装置将动作信号传至电子驻车控制系统,从而对汽车进行制动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安全气囊系统由直流电源、SRS ECU、防护传感器、碰撞传感器、气体发生器、气囊组成,所述直流电源与SRS ECU的输入端相连,所述防护传感器、碰撞传感器、气体发生器串联在SRS ECU的输出端,所述气囊与气体发生器相联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阀控制装置由直流电源、电磁阀总成、开关和二极管组成,所述二极管与碰撞传感器相串联,二极管正极与点火器输出端相连接,二极管负极与碰撞传感器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开关一端与电磁阀总成一端串联连接,所述开关另一端与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电磁阀总成另一端与碰撞传感器输入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阀总成由电磁阀杆、电磁阀线圈、电磁阀回位弹簧、电磁阀支座和电磁阀壳体组成,所述电磁阀壳体固定在电磁阀支座上,所述电磁阀回位弹簧一端与电磁阀支座相连接,所述电磁阀回位弹簧的另一端与电磁阀杆相连接,所述电磁阀线圈绕缠在电磁阀杆外部的铁芯上。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驻车控制系统由工作状态检测元件、驻车制动开关、电子驻车控制单元和执行器组成,所述工作状态检测元件输入信号至电子驻车控制单元,所述执行器与电子驻车控制单元的输出端相联接,所述驻车制动开关的一端与电子驻车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联接,驻车制动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电磁阀杆上下相对安装,电磁阀杆可触发驻车制动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驻车制动开关可采用手扳式触点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状态检测元件包括油门踏板位置传感器、车速传感器、发动机转速传感器、电机转速传感器、车辆倾角传感器、制动力输入装置,所述油门踏板位置传感器、车速传感器、发动机转速传感器、电机转速传感器、车辆倾角传感器、制动力输入装置将采集的信号传至电子驻车控制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执行器包括执行驱动机构、状态输出机构,所述状态输出机构与电子驻车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联接,所述执行驱动机构与电子驻车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联接。
进一步地,所述执行驱动机构包括直流伺服电机、减速器、传动机构、钢丝拉索、制动器、拉力传感器,所述直流伺服电机的输入端与电子驻车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减速器一端与直流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减速器另一端与传动机构连接,所述钢丝拉索与传动机构连接,所述制动器与钢丝拉索连接,所述拉力传感器输入端与制动器连接,所述拉力传感器输出端与电子驻车控制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60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于儿科临床使用的穿刺装置
- 下一篇:一次性医用指套供给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