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马来酰亚胺树脂预浸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84218.X | 申请日: | 2020-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08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谢天;张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蒂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79/08 | 分类号: | C08L79/08;C08L63/00;C08K7/14;C08K7/06;C08J5/2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微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3 | 代理人: | 史玉婷 |
| 地址: | 2011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马来 亚胺 树脂 预浸料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双马来酰亚胺树脂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马来酰亚胺树脂预浸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双马来酰亚胺树脂预浸料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其制备原料包括30~45份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和55~70份纤维增强材料。本发明提供的双马来酰亚胺树脂预浸料复合材料其具有优异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自粘接强度、韧性,满足铺贴工艺性和结构稳定性要求,可实现与蜂窝、泡沫芯材的自粘,可实现预浸料和胶膜的功能性合一,既满足结构设计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要求,又满足夹层结构对蜂窝和面板的胶接强度基本要求,省去了面板和蜂窝使用胶膜胶接的工序,同时达到了材料减重,制品轻量化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马来酰亚胺树脂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马来酰亚胺树脂预浸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复合材料蜂窝夹层结构部件大量应用于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因面板预浸料与蜂窝芯材粘结性差,双马来酰亚胺树脂预浸料复合材料蜂窝夹层结构部件大多仍采用二次胶接的方式完成制造,然而能满足共固化胶接的结构胶膜有限,同时,使用胶膜将面板和蜂窝二次固化胶结在一起,常因固化热应力等导致蜂窝脱粘现象造成性能损失,给安全带来隐患,增加维修负担,同时结构胶膜一般克重较大,增加了夹层结构整体重量,不利于部件的减重要求。因此开发能够自粘接的双马来酰亚胺树脂预浸料,成为减重降本的迫切需求,然而,目前的自粘接双马来酰亚胺树脂预浸料复合材料在制备的过程中无法控制树脂流动形成稳定的面板结构和胶接结构,此外,胶接蜂窝对材料韧性、胶接强度等仍存在一定的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双马来酰亚胺树脂预浸料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其制备原料包括30~45份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和55~70份纤维增强材料;所述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制备原料包括A组分和B组分;按重量份计,所述A组分包括50~70份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单体A、15~30份环氧树脂、30~50烯丙基化合物、0.3~0.5份促进剂A。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地技术方案,按重量份计,所述B组分包括50~80份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单体B、20~45份烯丙基类工艺改性剂、1~8份触变剂、15~30份增韧剂、0.3~0.5份促进剂B。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环氧树脂包括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双酚S型环氧树脂、多酚型缩水甘油醚环氧树脂、脂肪族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缩水甘油酯型环氧树脂、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脂环族环氧树脂、杂环型环氧树脂、混合型环氧树脂、甲酚醛型环氧树脂、苯酚醛型环氧树脂中至少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F型环氧树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单体A和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单体B分别包括N,N’-(4,4’-亚甲基二苯基)双马来酰亚胺、N,N’-(4-甲基-1,3-亚苯基)-双马来酰亚胺、2,2,4-三甲基-1,6-己二胺的脂族双马来酰亚胺、2,2-二[4-(4-顺丁烯二酰亚胺苯氧基)苯基]丙烷中至少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单体A为N,N’-(4,4’-亚甲基二苯基)双马来酰亚胺和N,N’-(4-甲基-1,3-亚苯基)-双马来酰亚胺;所述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单体B为N,N’-(4,4’-亚甲基二苯基)双马来酰亚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烯丙基类工艺改性剂包括二烯丙基双酚A、二烯丙基双酚S、双酚A二烯丙基醚、1,1'-砜基双[4-(2-丙烯)氧基苯]中至少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烯丙基类工艺改性剂包括双酚A二烯丙基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增韧剂包括聚醚砜、聚芳醚酮、聚醚醚酮、聚醚酰亚胺、聚苯醚、聚苯硫醚、热塑性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中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蒂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蒂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42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