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入模温度自动识别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276992.6 | 申请日: | 2020-04-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49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 发明(设计)人: | 龚剑;李鑫奎;黄玉林;沈志勇;王建红;周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K1/14 | 分类号: | G01K1/14;G01K13/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积 混凝土 温度 自动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入模温度自动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待大体积混凝土钢筋绑扎及立模完成后,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入模温度自动识别方法,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代建筑中时常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如高层楼房基础、大型设备基础、水利大坝等。混凝土入模温度是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参数,根据《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第4.3.6条:“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时的温度,最高不宜超过35℃,最低不宜低于5℃”。
大体积混凝土入模温度受配合比、运输时间、室外温度、施工工序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当前测温系统还没有对入模温度进行精细化管理,通常采用人工识别的方式进行记录,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区域大、浇筑时间长,采用人工识别所有浇筑点的入模时间的方式费时费力。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第8.7.3-2条规定,混凝土结构构件表面以内40mm~80mm位置处的温度与混凝土结构构件内部的温度差值不宜大于25℃,且与混凝土结构构件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宜大于25℃。因此,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常会埋设较多的温度传感器,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加测,目的是控制温差。如何利用埋设的温度传感器自动、准确确定大体积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对混凝土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存在人工识别所有浇筑点的入模时间的方式费时费力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入模温度自动识别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入模温度自动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待大体积混凝土钢筋绑扎及立模完成后,将
第二步,将测温装置连接至数据采集装置,数据采集装置按照预设频率采集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数据,并将数据传输至服务器;
第三步,根据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769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阿尔茨海默症病患用保健枕
- 下一篇:一种打扣涂布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