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消除未读消息角标的方法及电子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29852.3 | 申请日: | 2020-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1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 发明(设计)人: | 杜奕全;马良川;李凯;闫玉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G06F3/0488;G06F3/0481 |
| 代理公司: | 北京龙双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张卿;时林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消除 消息 标的 方法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消除未读消息角标的方法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上。具体地,当某款应用程序的图标显示未读消息角标时,用户可以直接选中并拖动该未读消息角标,当该未读消息角标被拖动至和该应用程序的图标一定距离时,消除该未读消息角标。此外,还可以根据用户的设置,在消除应用程序的图标上的未读消息角标之后,可以在该应用程序内部保留该消息为未读状态或者已读状态。该方法可以用于消除应用程序的图标、应用文件夹的图标、应用内新消息等所有的未读消息角标,方便用户快速消除未读消息角标,操作简便,节省用户时间,提高了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除未读消息角标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以及电子技术的演进、创新,移动终端的使用用途越来越广,用户在移动终端上安装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也越来越多,例如,社交类、新闻类、金融类、娱乐类等各种App。
在使用过程中,各种App会定时推送新消息给用户,App的图标上会显示未读消息角标,以提醒用户该APP有未读新消息。用户消除该未读消息角标时,可以通过点击进入该App并查看该未读新消息,将该未读新消息变化为已读消息,才能将这些未读的新消息消除。由于在App推送的新消息中,很多的消息并非用户想要看到的,或者是垃圾类新消息,该消除App的未读消息角标的方式操作繁琐,耗时较长,导致用户体验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消除未读消息角标的方法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可以用于消除应用程序的图标、应用文件夹的图标、应用内新消息等所有的未读消息角标,方便用户快速消除未读消息角标,操作简便,节省用户时间,提高了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消除未读消息角标的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显示包括第一应用的图标的界面,其中,该第一应用的图标包括未读消息角标,该未读消息角标用于指示该第一应用的未读消息数目;接收用户针对该未读消息角标的第一操作,响应于该第一操作,该未读消息角标消失。
可选地,该第一应用的图标可以是单个应用图标,或者,该第一应用的图标可以是包括多个应用的文件夹的图标。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消除未读消息角标的方法可以用于消除任意一款应用程序的图标、应用文件夹的图标、应用内新消息等所有的未读消息角标。具体地,用户可以通过设置应用开启消除未读消息角标的功能,从而直接选中并拖动未读消息角标,直接消除应用程序的图标上的未读消息角标。该方法可以用于消除应用程序的图标上显示的未读消息角标,方便用户快速消除未读消息角标,操作简便,节省用户时间,提高了用户体验。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未读消息角标消失之后,该方法还包括:接收用户对该第一应用的图标的第二操作,响应于该第二操作,运行该第一应用,且该第一应用的未读消息为已读状态。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未读消息角标消失之后,该方法还包括:接收用户对该第一应用的图标的第二操作,响应于该第二操作,运行该第一应用,且该第一应用的未读消息为未读状态。
通过上述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根据用户的设置,在消除应用程序的图标上的未读消息角标之后,在应用程序内部保留该消息为未读状态或者已读状态。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模式,当消除应用程序的图标上的未读消息角标之后,保留该消息为未读状态时,可以防止用户错过重要消息;或者当消除应用程序的图标上的未读消息角标之后,保留该消息为已读状态,对于部分广告推送等消息,方便用户快速消除未读消息角标,操作简便,节省用户时间。
应理解,如果在用户消除第一应用的图标的未读消息角标之前,运行该第一应用,该第一应用的未读消息为未读状态。在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消除未读消息角标的方法,在用户消除第一应用的图标的未读消息角标之后,运行该第一应用,该第一应用的未读消息可以为未读状态或者已读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98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四肢肌力减退病人的助行器
- 下一篇:一种神经外科护理用头部固定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