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生产乙酰氨基葡萄糖的高效几丁质酶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24411.4 | 申请日: | 2020-03-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64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 发明(设计)人: | 汪利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利平 |
| 主分类号: | C12N9/42 | 分类号: | C12N9/42;C12N15/10;C12N15/70;C12P19/26;C12P19/14;C12R1/19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063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生产 乙酰 氨基 葡萄糖 高效 几丁质 | ||
本发明涉及用于生产乙酰氨基葡萄糖的高效几丁质酶,酶氨基酸序列(Chitinolytic bacter meiyuanensis,GenBank:ATN39892.1)在第266位、第270位、第342位上发生突变,由原来的T、Y、K分别突变为S、I、M,其有意效果在于,改进的几丁质酶生产乙酰氨基葡萄糖的酶活较野生型酶提高10.07‑34.90%。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与酶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乙酰氨基葡萄糖生产用高效几丁质酶的制备。
背景技术
几丁质(chitin)也称为甲壳质,是一种由N-乙酰-D-氨基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直链高分子生物多聚体,是含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天然多聚物。几丁质是甲壳类动物、昆虫、真菌及线虫等病原生物体壁结构上的重要组成,对机体具有支持与保护作用。几丁质酶(Chitinase)EC3.2.1.14是BENECKE U在1905年研究几丁质芽孢杆菌分解几丁质的过程中,首次分离发现的,可彻底水解几丁质为N-乙酰氨基葡萄糖寡聚体或N-乙酰氨基葡萄糖(GlcNAc),几丁质酶广泛分布于真菌、细菌及放线菌等,还大量存在于昆虫、甲壳动物、高等植物甚至病毒中。几丁质酶是生物体内降解或利用几丁质的关键,几丁质酶能通过水解病原真菌细胞壁,破坏害虫体壁及杀虫增效等机制发挥生物防治作用,另一方面几丁质酶还能通过催化几丁质水解,促进自然界循环的作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几丁质酶催化几丁质水解成N-乙酰氨基葡萄糖寡聚体或GlcNAc,N-乙酰氨基葡萄糖寡聚体或GlcNAc具有抗菌、调节机体免疫,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使几丁质酶被大量用于环境保护、医药、农业、食品加工等领域并表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继BENECKE U于1905年首次从几丁质芽孢杆菌(Bacillus chitinovrous)中发现并分离微生物几丁质酶后,各国学者陆续发现细菌、放线菌、真菌、甚至病毒等分属46个属近70个种的微生物均能分泌几丁质酶。此外,海洋微生物也蕴藏着巨大的潜力,诸如珊瑚、嗜冷菌(Moritella marina)、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olivaceus)、白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sporeus)及蜂房芽孢杆菌(Bacillus pluton)等海洋微生物都表现出极强的几丁质酶分泌能力,而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中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及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等更是目前研究运用比较多的几丁质酶来源微生物,Chen J-K等从Aeromonashydrophila H-2330中提取的粗酶从甲壳素生成GlcNAc的产率是77%,Alei Zhang从Chitinolyticbacter meiyuanensis SYBC-H1中克隆获得了一种新的几丁质酶,具有外作用、内作用和N-乙酰-β-d-葡萄糖胺酶的活性,其对胶体几丁质的活性为15.3U/mg,本研究在其基础上,提高了N-乙酰-β-d-葡萄糖胺酶的活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更高活性的几丁质酶。
本发明的制备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利平,未经汪利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44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