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芯识别装置、使用方法及线芯识别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205761.6 | 申请日: | 2020-03-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69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 发明(设计)人: | 陈波;王镇荣;陆永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泰克(连云港)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60 | 分类号: | G01R31/60 |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乐诚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30 | 代理人: | 张丽 |
| 地址: | 222000 江苏省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识别 装置 使用方法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的线芯识别装置,将待测线芯的一端插入接入端口,接入端口通过牛角插座和牛角插头的配合和采集板相连,待测线芯的另一端与探针相连,待测线芯、采集板、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以及探针构成回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接收采集板二进制信号后,通过BIN指令转换成十进制信号,在显示屏上显示。方便快捷,而且准确度达100%。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该装置的使用方法,以及采用该装置的线芯识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芯识别装置、使用方法及线芯识别方法,属于电线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线是由一根或若干根柔软的导线组成,外面包以轻软的护层;电缆是由一根或几根绝缘包导线组成,外面再包以金属或橡皮制的坚韧外层。 电缆与电线一般都由芯线、绝缘包皮和保护外皮三个部分。一般情况下,大多采用导线外面的绝缘护套的颜色来对每根导线进行区别。组成电线特别是多芯电线在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对每一根芯线进行识别,以方便其配线。在实际生产中,一般采用人工根据颜色的不同对线芯进行区别,但在多芯电线特别是芯线同色的情况下,分辨每一根芯线比较麻烦,不仅容易出错,而且工作效率低,费时费力,造成资源上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种线芯识别装置、使用方法及线芯识别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的识别每根线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线芯识别装置,包括探针、接入端口、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显示屏、采集板和壳体;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采集板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探针穿过所述壳体的侧壁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COM端口相连,所述显示屏置于所述壳体的表面上、并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相连,所述采集板上设有若干个二极管,若干个二极管采用二进制的方式排列、分别表示标号1、2、3、、、n,二极管正极分别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X0-X6端口相连,二极管负极分别与固定在壳体壁上的牛角插座相连,所述接入端口的牛角插头和牛角插座相配。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设有探针收纳槽。
进一步,所述显示屏通过RS323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相连。
进一步,所述接入端口还包括底座和连接器,所述底座和牛角插头之间通过n根导线相连,所述连接器和底座相配、且所述连接器上设有若干个插孔。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线芯识别装置的使用方法,将待测线芯的一端插入接入端口,接入端口通过牛角插座和牛角插头的配合和采集板相连,待测线芯的另一端与探针相连,待测线芯、采集板、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以及探针构成回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接收采集板二进制信号后,通过BIN指令转换成十进制信号,在显示屏上显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的线芯识别装置的线芯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用二进制法对待测线芯的一端进行标号;
步骤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采集待测线芯的二进制标号;
步骤三,将线芯的另一端通过探针连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利用BIN指令把接收到的线芯的二进制信号转换成十进制信号传输给显示屏,由显示屏显示。
进一步,待测线芯标号的具体过程如下:
将若干个二极管按二进制的排列方式焊接在采集板上,分别表示标号1、2、3、、、n,二极管正级分别连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X0-X6端口,二极管负级分别固定在壳体壁上的牛角插座相连,待测线芯的一端通过牛角插头配合牛角插座与表示标号1、2、3、、、或n的导线相连,则待测线芯的一端被标号1、2、3、、、或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泰克(连云港)电子有限公司,未经福泰克(连云港)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057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