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供油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03449.3 | 申请日: | 2020-03-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6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 发明(设计)人: | 吕忠凯;李国文;周辉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M37/00 | 分类号: | F02M37/00;F02M31/1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何家鹏 |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供油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供油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发动机供油系统包括:油箱,油箱上设置有与发动机连通的进油管和回油管;流量控制装置,流量控制装置上设置有三个油口,流量控制装置通过两个油口串联于回油管上,流量控制装置通过一个油口与进油管连通。本发明合理的利用了燃油回油的热量,使回油管内的高温燃油可以不经过油箱直接流入进油管内,以此实现加热进油管内燃油的目的,减少回油管内高温燃油的能量浪费,进一步地,通过流量控制装置调节回油管流入进油管内的高温燃油量,以此实现对进油管内的燃油量和燃油温度的精确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供油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对进油温度有要求,现有技术采用对进油进行加热的方式确保正常的燃油供给温度。另一方面,目前发动机一般采用高压共轨燃油系统,高压共轨燃油系统存在燃油回油量大、回油温度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供油系统,目的是至少解决发动机燃油回油量大、回油温度高的技术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供油系统,发动机供油系统包括:油箱,油箱上设置有与发动机连通的进油管和回油管;流量控制装置,流量控制装置上设置有三个油口,流量控制装置通过两个油口串联于回油管上,流量控制装置通过一个油口与进油管连通。
本发明合理的利用了燃油回油的热量,使回油管内的高温燃油可以不经过油箱直接流入进油管内,以此实现加热进油管内燃油的目的,减少回油管内高温燃油的能量浪费,进一步地,通过流量控制装置调节回油管流入进油管内的高温燃油量,以此实现对进油管内的燃油量和燃油温度的精确控制。
进一步地,流量控制装置包括三通阀,三通阀与发动机控制单元电连接,发动机控制单元通过三通阀控制回油管内的油流向油箱和/或进油管。
进一步地,发动机供油系统还包括设置于进油管上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与发动机控制单元电连接,发动机控制单元控制加热装置的开关以及加热功率。
进一步地,发动机供油系统还包括设置于进油管内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靠近油箱的位置,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靠近发动机的位置。
进一步地,发动机供油系统还包括设置于进油管上的第一流量计,第一流量计设置于靠近发动机的位置。
进一步地,发动机供油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回油管上的第二流量计,第二流量计设置于靠近发动机的位置。
进一步地,发动机供油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回油管内的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于靠近发动机的位置。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供油控制方法,发动机供油控制方法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发动机供油系统来实施的,发动机供油控制方法包括步骤:获取发动机所需的第一油量和第一油温;获取油箱的进油管内的第二油温以及回油管内的第三油温;根据第一油量、第一油温、第二油温以及第三油温,控制油箱流入进油管内的第二油量,以及控制回油管上的流量控制装置流入进油管内的第三油量。
进一步地,发动机供油控制方法还包括:根据第一油量、第一油温、第二油温以及第三油温,控制进油管上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
进一步地,根据第一油量、第一油温、第二油温以及第三油温,控制进油管上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前包括:通过回油管上的流量控制装置控制回油管与进油管连通,并控制回油管与油箱断开。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034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