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直通垃圾袋的封口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98777.9 | 申请日: | 2020-03-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24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陈亿志;陈国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亿科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F1/14 | 分类号: | B65F1/14;B65F1/06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罗伟富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直通 垃圾袋 封口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直通垃圾袋的封口装置,包括两组分别对正在装载着垃圾的垃圾袋的上开口和下一个垃圾袋的下开口进行捆扎的捆扎机构,所述捆扎机构包括用于对垃圾袋进行捆扎的捆扎钉、用于捆扎钉上料的捆扎上料机构以及用于将捆扎钉捆扎位于捆扎工位中的垃圾袋上的捆扎成型机构;两组捆扎机构的捆扎钉分别位于捆扎工位的两侧,且捆扎钉的开口均朝向垃圾袋;其中,用于对正在装载着垃圾的垃圾袋的上开口进行捆扎的捆扎钉所处的位置低于用于对下一个垃圾袋的下开口进行捆扎的捆扎钉所处的位置。本发明采用全新的封口方式,不会受到垃圾袋最终收拢的形态影响,能够稳定且合格的封口效果,具有封口质量好,密封性高,不易漏水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桶封口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直通垃圾袋的封口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节奏加快,各种垃圾越来越多,垃圾的处理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传统垃圾桶仅仅具备垃圾的收纳能力,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为了追求更加便捷的体验,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些智能垃圾桶,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 108584238 A的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垃圾袋打包机构及智能垃圾桶以及授权公告号为CN 210012170 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垃圾袋打包机构及智能垃圾桶,上述两种垃圾桶可以自动在投放垃圾的前后打开或关闭垃圾投放口,而且当垃圾袋中的垃圾到达一定量时,还能够自动进行打包和换袋,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对于垃圾的处理。
但是,上述智能垃圾桶在将垃圾袋收拢后,采用加热熔融的方式对垃圾袋进行封口,这样会存在以下的问题:由于垃圾袋非常柔软,装载垃圾桶内,加上收纳的垃圾的形状不规则,垃圾袋的姿态不可预测,常常会出现重合折叠的情况,而且在收拢的过程,折叠的部位可能会逐渐堆积加厚,使得垃圾袋的最终收拢形态高低不齐,亦即熔融面不平衡,这样可能使得垃圾袋过薄的部位得不到熔融,而过厚的部位熔融得不够充分,从而得不到合格的封口效果,密封性不高,容易漏水,使用品质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直通垃圾袋的封口装置,该封口装置采用全新的封口方式,不会受到垃圾袋最终收拢的形态影响,能够稳定且合格的封口效果,具有封口质量好,密封性高,不易漏水等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直通垃圾袋的封口装置,包括两组分别对正在装载着垃圾的垃圾袋的上开口和下一个垃圾袋的下开口进行捆扎的捆扎机构,所述捆扎机构包括用于对垃圾袋进行捆扎的捆扎钉、用于捆扎钉上料的捆扎上料机构以及用于将捆扎钉捆扎位于捆扎工位中的垃圾袋上的捆扎成型机构;
两组捆扎机构的捆扎钉分别位于捆扎工位的两侧,且捆扎钉的开口均朝向垃圾袋;其中,用于对正在装载着垃圾的垃圾袋的上开口进行捆扎的捆扎钉所处的位置低于用于对下一个垃圾袋的下开口进行捆扎的捆扎钉所处的位置。
上述用于直通垃圾袋的封口装置工作原理是:
工作时,垃圾桶的收拢杆将垃圾袋收拢至捆扎工位中,在此之前,两组捆扎上料机构分别将两个捆扎钉输送至预定的位置上(两个捆扎钉的开口均朝向垃圾袋),其中,两个捆扎钉所处在两个不同高度的位置上。
接着,两组捆扎成型机构分别将对应的捆扎钉捆扎在垃圾袋上,两个位于不同高度的捆扎钉牢牢地对垃圾袋进行包压,分别将正在装载着垃圾的垃圾袋的上开口和下一个垃圾袋的下开口进行密封,此时直通的垃圾袋形成三段结构,然后垃圾桶的分离机构在两个捆扎钉之间的位置对垃圾袋进行分割,使得一个垃圾袋分离成两个,下方为完全密封的已用垃圾袋,上方为准备用于收纳垃圾的待用垃圾袋,继而完成打包工作,待使用者将已用垃圾袋从垃圾桶取出,即可以重新开始装收垃圾。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捆扎上料机构的上料方向与捆扎成型机构的驱动方向垂直,所述捆扎成型机构的驱动方向与收拢后的垃圾袋的延伸方向垂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亿科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亿科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87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