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铜或铝金属线丝生产制造效率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91260.7 | 申请日: | 2020-03-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994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 发明(设计)人: | 潘学英;陈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诺(衡阳)产业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F1/02 | 分类号: | B21F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盛时永 |
| 地址: | 4215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金属线 生产 制造 效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铜或铝金属线丝生产制造效率的方法,由底座、退扭装置、驱动气缸、可调式齿条、伸缩管、固定座、滑动杆和夹持装置配合完成的作业,本发明可以解决传统退扭处理时,将单根金属线丝放入到夹具后进行人工退扭的效率极低,不适合流水线生产,人员往往在这一环节上浪费较多的时间,且人工退扭往往出现扭转角度过多,导致金属线丝仍未标准,反复的矫正式扭转容易出现金属线丝扭断的情况,且现有的夹具对金属线丝夹持时可能出现未能夹紧的情况,从而影响了退扭处理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铜或铝金属线丝生产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铜或铝金属线丝生产制造效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铜或铝金属线丝生产制造中,自身可能受到机械力的作用后形成扭转,从而降低了自身的柔韧性、任意盘卷和抗拉性能,在后期的绞制过程中,自身扭转的金属线丝会进一步扭转,因此,需要对生产制造后的铜或铝金属线丝进行预退扭处理,传统的退扭方式通过将单根金属线丝进行夹持式手动退扭,但是,这种退扭方式常常会遇到以下问题:
将单根金属线丝放入到夹具后进行人工退扭的效率极低,不适合流水线生产,人员往往在这一环节上浪费较多的时间,且人工退扭往往出现扭转角度过多,导致金属线丝仍未标准,反复的矫正式扭转容易出现金属线丝扭断的情况,且现有的夹具对金属线丝夹持时可能出现未能夹紧的情况,从而影响了退扭处理。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铜或铝金属线丝生产制造效率的方法,可以解决传统退扭处理时,将单根金属线丝放入到夹具后进行人工退扭的效率极低,不适合流水线生产,人员往往在这一环节上浪费较多的时间,且人工退扭往往出现扭转角度过多,导致金属线丝仍未标准,反复的矫正式扭转容易出现金属线丝扭断的情况,且现有的夹具对金属线丝夹持时可能出现未能夹紧的情况,从而影响了退扭处理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铜或铝金属线丝生产制造效率的方法,其使用了一种退扭设备,该退扭设备包括底座、退扭装置、驱动气缸、可调式齿条、伸缩管、固定座、滑动杆和夹持装置,采用上述退扭设备对提高铜或铝金属线丝生产制造效率的方法如下:
S1、穿过输送:将铜或铝金属线丝的自由端从后往前依次穿过夹持装置以及退扭装置内,且保证金属线丝自由端位于退扭装置内,通过连接气缸带动按压块下降,从而对夹持装置内的金属线丝进行夹紧;
S2、针对性夹持:观察每根铜或铝金属线丝的扭转情况,并将标准金属线丝正下方的定位式齿条下压(保证标准金属线丝不会被退扭处理),通过下压气缸带动对接半圆组下压,从而与转动半圆组对接,对接后的对接半圆组、转动半圆组对退扭装置内的金属线丝进行夹紧;
S3、退扭处理:根据退扭方向,通过驱动气缸带动可调式齿条进行移动,从而带动对接后的对接半圆组、转动半圆组进行整体转动,进而对金属线丝进行强行退扭;
S4、重复操作:当前段金属线丝退扭处理后,打开夹持装置以及退扭装置,将当前段金属线丝向前拉动,对后面的金属线丝进行退扭处理;
底座的中部安装有退扭装置,底座内部的前端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可调式齿条连接,可调式齿条的右端与底座之间连有驱动气缸,退扭装置的后端通过伸缩管与固定座连接,固定座的前端的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滑动杆,滑动杆与底座之间为滑动连接,固定座上安装有夹持装置。
所述的退扭装置包括下压气缸、连接板、下压块、半圆槽、对接半圆组、安装块组和转动半圆组,连接板与底座之间连有下压气缸,连接板的下端均匀安装有下压块,下压块内开设有半圆槽,半圆槽内设有对接半圆组,底座上均匀安装有安装块组,安装块组内设有转动半圆组,且对接半圆组、转动半圆组之间为上下对应布置,通过退扭装置对扭转的金属线丝进行强行退扭,多根金属线丝的同步退扭适用于流水线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诺(衡阳)产业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高诺(衡阳)产业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12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