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流态抗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77504.6 | 申请日: | 2020-03-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4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 发明(设计)人: | 胡建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练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20/10;C04B20/02;C25D7/06;C25D3/38;C25D5/16;C04B14/48;C04B18/08;C04B16/08;C04B24/28;C04B111/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4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流态抗裂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流态抗裂混凝土,按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水泥220‑430份,水130‑200份,粉煤灰30‑90份,矿粉70‑130份,细骨料550‑880份,粗骨料1100‑1350份,高吸水树脂颗粒6‑15份,海绵橡胶颗粒20‑60份,钢纤维3‑15份,环氧树脂2‑8份,减水剂4‑10份,其中,海绵橡胶颗粒是由海绵橡胶破碎形成;制备方法包括:S1:将高吸水树脂颗粒与海绵橡胶颗粒均匀混合;S2:将步骤S1中的混合物加入水中使高吸水树脂颗粒和海绵橡胶颗粒预吸水,得预吸水混合物;S3:将水泥、粉煤灰、矿粉、细骨料、粗骨料、钢纤维、环氧树脂、减水剂、水和预吸水混合物混合,搅拌均匀,得到高流态抗裂混凝土。本发明的高流态抗裂混凝土抗裂性能较好,具有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流态抗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当今建设工程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随着我国对基础设施投入的增加,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由混凝土材料建造的建筑的使用寿命与混凝土的耐久性直接相关。
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是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实际的混凝土工程构筑物中常常会有裂缝的出现,当裂缝宽度超过一定的限度后,不仅会影响到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刚度和正常使用,还为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离子的渗透提供了路径,加速对混凝土的侵蚀,同时,还会加剧混凝土内部钢筋的锈蚀。
因此,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较差,轻则使得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裂缝、剥落等情况,影响混凝土结构表面的美观,重则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及其承载力,降低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导致混凝土结构发生破坏、倒塌,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研究一种抗裂性能较好的混凝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高流态抗裂混凝土,其具有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流态抗裂混凝土,按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水泥220-430份,水130-200份,粉煤灰30-90份,矿粉70-130份,细骨料550-880份,粗骨料1100-1350份,高吸水树脂颗粒6-15份,海绵橡胶颗粒20-60份,钢纤维3-15份,环氧树脂2-8份,减水剂4-10份,其中,海绵橡胶颗粒是由海绵橡胶破碎形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粉煤灰、矿粉掺合料的加入代替了部分水泥,减少了水泥的用量,能够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使混凝土的温变过程比较平稳,从而减少混凝土温度开裂的危险。但同时,粉煤灰、矿粉的掺入促使混凝土二次水化反应,需要更多的水来保证粉煤灰、矿粉的二次水化,加剧混凝土的自收缩,从而容易导致混凝土内部开裂较严重。而高吸水树脂颗粒和海绵橡胶颗粒能够吸收大量的水分,提高混凝土内部的湿度,抑制混凝土内部水分供应不足而引起的干裂,降低混凝土内部开裂的情况,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和密实度,防止有害介质的侵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高吸水树脂颗粒具有亲水基团,能大量吸收水分而溶胀又能保持住水分不外流的合成树脂,是一种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高吸水树脂颗粒的吸水能力可以达到数十倍乃至上千倍的自身质量。在原料中加入高吸水树脂颗粒,其在混凝土水化反应早期吸收一定的水分,减缓水泥的水化速率,降低水化热。随着水泥的水化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增加,使得混凝土内部的PH值和离子浓度发生变化,从而促使高吸水树脂颗粒释放出水分,为粉煤灰和矿粉的二次水化提供水分,促进粉煤灰、矿粉的二次水化,使得胶凝材料的水化速率趋于平均,使水化反应更加平缓,并能够抑制混凝土内部水分供应不足而引起的干裂,降低混凝土内部开裂的情况,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和密实度,防止有害介质的侵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练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练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75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