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泡沫金属负载的抗水性一氧化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75828.6 | 申请日: | 2020-03-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51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 发明(设计)人: | 李子宜;刘应书;张璇;姜理俊;刑奕;杨雄;刘梦溪;刘文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汇智(东莞)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23/889 | 分类号: | B01J23/889;B01J37/03;B01D53/86;B01D53/6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高海涛 |
| 地址: | 523722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泡沫 金属 负载 水性 一氧化碳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泡沫金属负载的抗水性一氧化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泡沫金属进行预处理;
将预定量的预定浓度的Cu(NO3)2、Mn(NO3)2和SnCl4溶液进行混合,然后加入2~2.5mol/L的Na2CO3或NaHCO3或K2CO3或KHCO3溶液,直到溶液的pH值达到7~12的范围,加入预处理后的泡沫金属,得到混合溶液;
对混合溶液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15~95℃,加热时间为2~12小时;
在混合溶液中加入助剂,其中,所述助剂为分散剂、粘结剂、酸溶液和碱溶液,所述分散剂的质量为催化剂的质量的1/1000~3/10,所述粘结剂的质量为催化剂的质量的1/1000~2/5,所述酸溶液或所述碱溶液的浓度为0.001mol/L~10mol/L;以及
密封搅拌及静置后,对得到的沉淀物进行离心、洗涤和干燥处理,并且将干燥后的沉淀物进行焙烧,在干燥及焙烧时,在60℃~150℃的温度干燥0.5~12h,以及将干燥后的泡沫金属载体在200~900℃的温度焙烧0.5-24h,以得到泡沫金属负载的抗水性一氧化碳催化剂,其中所述抗水性一氧化碳催化剂中,Cu、Mn和Sn的相对质量比为(10~30):(20~60):(3~15),所述泡沫金属载体的质量为所述催化剂的质量的0.05~200%,
其中,将预定量的预定浓度的Cu(NO3)2、Mn(NO3)2和SnCl4溶液进行混合时,还包括加入M(NO3)3的溶液,其中金属M为镧、铈、镨、钐、铕、钆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在催化剂中,金属的相对质量比为Cu:(Mn+M):Sn=(10~30):(20~60):(3~15),金属M与锡的相对质量比例为(0.5~1):(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金属为泡沫铜、泡沫镍、泡沫铁、泡沫铝、泡沫铁镍和泡沫铜铬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泡沫金属为直径为10~1000mm、厚度为1~100mm、孔径为0.1~5mm、孔隙密度为5~150ppi、通孔率为60~99%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椭圆柱、蜂窝煤状、环状、棱锥、棱柱、圆锥、球或其形状组合,并且泡沫金属的等效直径为1~100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为蔗糖、聚羧酸钠盐分散剂、聚乙二醇、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焦磷酸钠和碳酸甘油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为甲基纤维素、硅酸钠、硅酸四乙酯、硅溶胶粘结剂、铝溶胶粘结剂、硅铝胶粘结剂和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泡沫金属进行预处理时,将所述泡沫金属载体通过酸溶液、碱溶液和有机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对所述泡沫金属载体进行溶液处理;和对所述泡沫金属载体进行热处理;和通过超声清洗或等离子清洗对所述泡沫金属载体进行清洗处理,
当所述预处理包括所述溶液处理和/或所述热处理、以及所述清洗处理,首先对所述泡沫金属载体进行溶液处理和/或热处理,然后进行清洗处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溶液为柠檬酸溶液、酒石酸溶液、盐酸溶液、草酸溶液、乳酸溶液、三氯乙酸溶液、一氯乙酸溶液、和精氨酸溶液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碱溶液为水合肼、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和氨水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有机溶剂为酒精、丙酮溶剂和甲醛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催化剂浆液时,在加入分散剂及粘结剂后,再加入酸溶液或碱溶液,以逐渐调整催化剂浆液的pH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汇智(东莞)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科汇智(东莞)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582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