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提高汽车NVH性能的减振车身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65369.3 | 申请日: | 2020-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79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 发明(设计)人: | 于汇泳;周惠琳;赵向阳;侯锁军;吴启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B62D23/00 | 分类号: | B62D23/00;B60T1/06;B60G13/10 |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王志新 |
| 地址: | 453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提高 汽车 nvh 性能 车身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提高汽车NVH性能的减振车身,将前置减振部件上安装的帽盖的一端对接车架的骨架前置驱动减振盘上,而弧形板用于对车架前置骨架靠上部位的横梁进行固定,其它部位的安装不在本申请范围内,当出现道路不平整的时候,前置减振部件的两组轮胎受力后,将会把力度输送到固定头和上置连接杆上,其次一部分力度直接通过前置减振部件的两组轮胎内的刹车盘进行传输,并控制上置连接杆进行上下摆动,上置连接杆顶端所焊接的摆动头用于和开口卡块进行转动性连接,从而实现两组轮胎在受力后呈现上下轻度位移,并达到减振效果,而最终受力部位的开口卡块所连接的双向支撑杆架,将会把力度导入到汽车本身,并通过汽车本身的重力进行抵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提高汽车NVH性能的减振车身。
背景技术
汽车是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货物。
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减振均通过车身以及车盘进行减振,而受力部位基本上都是通过轮胎进行传输,而直接通过车身进行减振,将会出现汽车内部驾驶室的不舒服,而申请中通过前置驱动部件以及后置驱动部位的单独设计减振组件,根据汽车在行驶的时候,易出现后方受力过大,导致驾驶室内的不舒服问题,并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进行改进,同时解决了转向的时候,汽车出现在坑洼部位的时候,减振将会进行增加,保证了车身的稳定。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提高汽车NVH性能的减振车身,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提高汽车NVH性能的减振车身,包括车架,车架的前车驱动部位安装有前置减振部件,前置减振部件后方设置有刹车部件,且刹车部件位于车架刹车部位,车架的前置梁架安装有控制台。车架的后车驱动部位安装有框架,框架的驱动部位安装有轴向驱动部件,轴向驱动部件的内置驱动轴部位安装有轴向件,轴向件的左右横向驱动部位安装有后置减振组件,车架的后置支架部位安装有支撑架,支撑架位于框架的上横向部位靠前部位,支撑架的卡位部位安装有排气管,排气管的动力输入端安装有发动机,发动机的进油端安装有油箱,发动机的后表面安装有降温箱,后置减振组件的内侧安装有轴向件,车架的支架部位安装有支架组件,且支架组件整体组件焊接在框架的上横向支架部位靠前端,两组轴向件的相向端均安装有动力接收盘。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前置减振部件的内圈安装有刹车盘,刹车盘的外壁上安装有刹车卡钳,刹车卡钳的外壁上安装有上置连接杆,上置连接杆的顶端安装有摆动头,摆动头的外壁上安装有开口卡块,开口卡块的一端焊接有双向支撑杆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双向支撑杆架的顶端安装有双向块,四组双向块之间安装有放置架,放置架的骨架上方固定连接有弧形板,放置架的左右两侧靠下部位焊接有开口块,开口块的开口部位安装有下弯曲杆,下弯曲杆的顶端横向杆位于开口块的开口左右两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前置减振部件的内侧中心部位固定连接有盘体,盘体的轴承端安装有轴心筒,轴心筒的一端安装有轴承组件,轴承组件之间安装有驱动转杆,位于下方刹车卡钳的外壁焊接有下弯曲杆下弯曲杆的外壁靠上部位焊接有固定头,固定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柱,伸缩柱的外壁上安装有弹簧本体,弹簧本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帽盖,帽盖的顶端焊接有螺纹锁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放置架的中间部位安装有车架连接件,车架连接件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对接件,四组对接件焊接在弧形板的外壁与车架连接件的外壁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工学院,未经河南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53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气瓶底部填充工序的自动上料系统
- 下一篇:氩尾气回收净化方法和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