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溶性光敏粘结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57323.7 | 申请日: | 2020-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82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聂秋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9J171/02 | 分类号: | C09J171/02;C09J11/06;C09J11/08;C09J4/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孙孟辉 |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溶性 光敏 粘结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溶性光敏粘结材料,其原料和配比如下:丙烯酸羟基酯40~60份重量份数;聚乙二醇丙烯酸酯20~30份重量份数;丙烯酰吗啉18~25份重量份数;自由基引发剂0.5~2份重量份数;偶联剂0.5~1份重量份数;阻聚剂1.0~2份重量份数。本发明摒弃了传统UV胶中使用的高分子量的丙烯酸酯预聚体,结合采用了特定的偶联剂,所得水溶性光敏粘结材料具有粘度低、收缩应力小、粘结强度适当和热水中容易脱胶的特点,适合薄型玻璃切割的粘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固化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水溶性光敏粘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光敏粘结材料也称UV固化材料,其原理是体系中自由基光引发剂分子吸收紫外光能量后,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光引发剂分子裂解产生自由基,从而引发不饱和单体中的不饱和C=C双键发生自由基聚合反应,从而实现固化。UV固化过程污染少、节能、固化速度快,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绿色固化技术,在涂料、油墨、粘接剂、材料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与常规聚合固化的胶粘剂相比较,UV固化胶粘剂固化反应时间非常短,通常在几十秒内即可完成,远小于高分子链运动的松弛时间,使得高分子链未达到舒展平衡态时已被冻结,在体系中呈现蜷曲状态,这种高分子链本身的构象蜷曲使得固化后体积收缩率更明显增大,导致对于刚性材料的粘接容易产生变形甚至开裂,严重限制了UV固化粘结材料在精密成型领域例如光学玻璃切割加工中的应用。
烟台德邦科技有限公司崔亨利等的发明专利,一种紫外光固化光学胶粘剂(专利号,201110427347.0)采用自由基引发剂,组成包括预聚体、惰性树脂、单体和偶联剂等,其固化收缩率小于4%,可见光透光率大于90%。但该胶粘剂粘度较高(1000~3000 mPa.s),相应的收缩应力大,且难以在热水中脱除,并不适应于光学玻璃切割粘结。
广州市尤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吴晓兵等的发明专利,一种UV快速固化温水快速水解胶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201510269939.2),该胶由聚氨酯丙烯酸酯改性树脂、水溶性活性单体、保湿剂、吸收剂和自由基引发剂等组成,能在50~90℃温度水中2~5分钟内进行分解脱胶。但所用聚氨酯丙烯酸酯改性树脂粘度高(1000~5000 mPa.s/25℃),含量大于50%,固化收缩应力高,应于薄型玻璃切割粘结会导致玻璃开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水溶性光敏粘结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水溶性光敏粘结材料的原料和配比(重量份数)如下:
丙烯酸羟基酯40~60份重量份数
聚乙二醇丙烯酸酯20~30份重量份数
丙烯酰吗啉 18~25份重量份数
自由基引发剂 0.5~2份重量份数
偶联剂 0.5~1份重量份数
阻聚剂 1.0~2份重量份数
所述的丙烯酸羟基酯为丙烯酸羟丙酯或丙烯酸羟乙酯中的一种;
所述聚乙二醇丙烯酸酯为聚乙二醇(200)二丙烯酸酯,聚乙二醇(400)二丙烯酸酯或聚乙二醇(600)二丙烯酸酯中的一种;
所述自由基引发剂为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1173),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184),2-甲基-2-(4-吗啉基)-1-[4-(甲硫基)苯基]-1丙酮(907),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TPO),安息香双甲醚(651)中的一种;
所述的偶联剂为巯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分子量400, 600,1000中的一种;
所述的阻聚剂为对苯二酚、对甲氧基苯酚或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中的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一种水溶性光敏粘结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73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