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火车车轮轮辋残余应力的贴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43582.4 | 申请日: | 2020-03-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39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 发明(设计)人: | 赵海;江波;张明如;刘学华;邹强;宫彦华;汤志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L5/00 | 分类号: | G01L5/00;G01B5/00 |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顺利 |
| 地址: | 24304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火车 车轮 残余 应力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火车车轮轮辋残余应力的贴片方法,包括步骤:S1、将量具安装在车轮轮辋上,使量具的第一量尺处于与车轮轴线相平行的状态,使量具的第二量尺与车轮的内侧轮辋面贴合,使量具的游标尺与车轮的外侧轮辋面贴合,并使第二量尺和游标尺处于相平行的状态;S2、安装第一贴片;S3、安装第二贴片;S4、安装第三应变片;S5、安装第四贴片;S6、安装第五贴片。本发明的检测火车车轮轮辋残余应力的贴片方法,采用专用的量具,可以提高火车车轮轮辋残余应力测试点定位的精度,提高测试效率,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火车车轮残余应力测量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火车车轮轮辋残余应力的贴片方法。
背景技术
火车车轮轮辋残余应力直接影响到车轮的服役安全性,国内外标准对其都有明确要求。
对于火车车轮轮辋残余应力测量,国内采用的方法是主要是挑选一件车轮,通过火焰切割破坏法将车轮自轮辋至轮毂切开,要求整体收缩量≥1mm,以该件车轮的结果表征同一批次的车轮。国外主要执行欧标EN13262中附录C进行贴片法残余应力测试,通过多点测量最终获得轮辋自踏面向下不同位置的残余应力分布规律,更具有代表性。但采用贴片法测量,对测量点位置精度要求非常精确。而现有的贴片定位方法存在耗时长和精确度低的问题,导致定位效率偏低,贴片定位准确率低,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火车车轮轮辋残余应力的贴片方法,目的是提高贴片定位准确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检测火车车轮轮辋残余应力的贴片方法,包括步骤:
S1、将量具安装在车轮轮辋上,使量具的第一量尺处于与车轮轴线相平行的状态,使量具的第二量尺与车轮的内侧轮辋面贴合,使量具的游标尺与车轮的外侧轮辋面贴合,并使第二量尺和游标尺处于相平行的状态;
S2、根据第二量尺上的刻度,在车轮的内侧轮辋面上确定第一应变片的安装位置,然后安装第一应变片;
S3、根据游标尺上的刻度,在车轮的外侧轮辋面上确定第二应变片的安装位置,然后安装第二应变片;
S4、使用第一定位针与第一量尺配合,在车轮的踏面上确定第三应变片的安装位置,然后安装第三应变片;
S5、使用第二定位针与第二量尺配合,在车轮的第一过渡面上确定第四应变片的安装位置,然后安装第四应变片;
S6、使用第三定位针与游标尺配合,在车轮的第二过渡面上确定第五应变片的安装位置,然后安装第五应变片。
所述第一量尺与所述第二量尺固定连接且第一量尺与第二量尺相垂直,所述游标尺为可移动设置,游标尺的移动方向与第一量尺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在所述步骤S3中,所述第一应变片和所述第二应变片处于与车轮的轴线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
在所述步骤S6中,所述第五应变片和所述第四应变片处于与车轮的轴线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
所述第一过渡面与车轮的辐板和所述内侧轮辋面连接,所述第二过渡面与车轮的辐板和所述外侧轮辋面连接。
本发明的检测火车车轮轮辋残余应力的贴片方法,采用专用的量具,可以直接确定应变片的安装位置,提高火车车轮轮辋残余应力测试点定位的精度,提高测试效率,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贴片定位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35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