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绿色节能型铁路路基边坡防护结构及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39649.7 | 申请日: | 2020-03-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17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 发明(设计)人: | 魏少伟;申文军;蔡德钩;刘英;叶阳升;姚建平;丁国富;吕宋;安旭;曹渊东;李战林;李吉亮;温志成;王刘进;石越峰;张世祥;叶晓宇;王建军;张戈;李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铁科特种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5/74;E01B2/00;E03F3/04;A01G17/00;A01G20/00;A01G22/60;A01G22/40;A01G24/28;A01G24/22;A01G24/20;A01G24/25;A01G1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37 | 代理人: | 徐辉 |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绿色 节能型 铁路 路基 防护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绿色节能型铁路路基边坡防护结构及施工方法,设计边坡加固骨架结构;根据骨架所需的废旧轨枕运输并加工废旧轨枕砌筑坡面骨架结构;在坡面喷播基质,绿化施工。本发明提出生态防护技术与废旧轨枕结合的新型绿色节能型坡面防护结构,坡面圬工骨架采用废弃轨枕,达到废物利用的目的,减少片石或混凝土材料的使用,最大限度达到绿色节能的目的,降低工程造价,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本发明采用生态防护新技术施工高效,成本低,可以很好的与废旧轨枕骨架配合使用。本发明使用椰丝网或麻绳网代替坡面镀锌铁丝网;使用木钉或竹钉代替固网钢筋锚杆,绿色环保,坡面无化工及金属材料的残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边坡加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绿色节能型铁路路基边坡防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铁路废旧轨枕存量较大,在沿线较大站场集中存放或线路两侧零散堆放,带来诸多问题。如废旧轨枕占用站场大量空间,影响运输组织;车站内散落存放的旧枕影响站容站貌和车站作业,并对车站作业人身安全造成影响;沿线散落的旧枕影响线容线貌和线路排水,并对沿线环境造成影响。废旧混凝土轨枕属于固体废弃物,随着全社会环境意识的增强和国家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废旧轨枕已成为影响环境的问题之一。
目前对废旧轨枕的利用率不足,废旧轨枕有用于加宽路肩的经验,工程应用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铁路路基边坡防护多采用圬工骨架形式,材料多为浆砌片石或混凝土。圬工骨架间采用传统生态防护技术进行苗木的种植。
因此对废旧轨枕进行合理妥善利用是需要迫切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将废旧轨枕应用于边坡防护工程可以有效解决废旧轨枕的上述问题,变废为宝,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现有铁路路基边坡防护多采用圬工骨架形式,采用片石或混凝土等材料不利于节能环保,浪费资源,增加工程投资。圬工骨架间采用的传统生态防护技术在施工及成本等方面存在不足,不能很好的满足铁路路基边坡生态防护的需求。
现有边坡防护措施主要有生态防护、工程防护,如何将生态防护与工程防护相结合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将生态防护与工程防护相结合,本发明提供一种绿色节能型铁路路基边坡防护结构及施工方法,将生态防护技术与废旧轨枕结合,一方面解决废旧轨枕的利用问题,另一方面降低了工程造价,极大程度上减小了对于环境的影响、资源的消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绿色节能型铁路路基边坡防护结构,包括骨架、椰丝网、木钉或竹钉、基质以及草垫子;
所述骨架采用废旧轨枕制作,对边坡的坡面进行加固;
所述椰丝网覆盖在清理平覆的坡面上,通过木钉或竹钉固定;
所述基质混合后和植物种子一起采用客土喷播在覆盖椰丝网的坡面上,所述基质包括壤土、泥炭土、木纤维、复合团粒剂、有机肥、微生物菌肥和植物种子;
所述草垫子覆盖在所述基质外。
进一步地,所述骨架采用废旧轨枕形成多个骨架单元,所述骨架单元的宽度方向包括两个废旧轨枕,沿宽度方向并列在一起,通过水泥砂浆加固。
进一步地,所述骨架单元的长度为单个废旧轨枕的长度;或采用废旧轨枕沿长度方向连接,连接处通过水泥砂浆加固。
进一步地,所述骨架由多个骨架单元组合形成菱形骨架、长方形骨架或人字形骨架。
进一步地,壤土20-120kg/m2、泥炭土2-10kg/m2、木纤维2-10kg/m2、有机肥2-10kg/m2、微生物肥10-80g/m2以及复合团粒剂10-80g/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铁科特种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铁科特种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96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