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测试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33028.8 | 申请日: | 2020-0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27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1/22 | 分类号: | G06F11/22;G06F11/30;G06F11/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刘小峰 |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测试 方法 装置 设备 可读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产测试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预执行环境中获取由若干待测机台基于每一测项生成并上传的检测报告;基于待测机台的检测报告判断测项是否通过;响应于测项未通过,启动计时并判断预定时间内是否再次获取到待测机台的检测报告;响应于预定时间内未再次获取到待测机台的检测报告,发送告警。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生产测试的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通过生成检测报告并监测失败测项停滞时间,及时掌握每个机台每个测项的测试状态,避免出现未及时处理测试失败机台的情况,节省了测试时间和人力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产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产测试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在生产测试程序中,如果遇到较复杂的系统,例如:整机柜服务器,其测试时间往往都需要10小时以上,若发生验证失败时,机台将会停止测试并停留在当下。目前在生产测试流程中,须等相关测试人员发现测试失败之机台,才能使其重新开始测试。这样测试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都非常高。由于缺乏主动提醒的机制,有时还会遗漏测试失败的机台,导致其长时间未得到处理,延缓整个生产进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生产测试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通过生成检测报告并监测失败测项停滞时间,及时掌握每个机台每个测项的测试状态,避免出现未及时处理测试失败机台的情况,节省了测试时间和人力成本。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生产测试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从预执行环境中获取由若干待测机台基于每一测项生成并上传的检测报告;基于待测机台的检测报告判断测项是否通过;响应于测项未通过,启动计时并判断预定时间内是否再次获取到待测机台的检测报告;响应于预定时间内未再次获取到待测机台的检测报告,发送告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从预执行环境中获取由若干待测机台基于每一测项生成并上传的检测报告包括:基于每一测项的测试结果,生成对应的检测报告;连接到预执行环境的同网段,并将检测报告上传到预执行环境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送告警还包括:获取待测机台的位置和状态;显示待测机台的位置和状态并发出报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响应于测项通过,继续获取检测报告并基于检测报告判断下一测项是否通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响应于预定时间内再次获取到待测机台的检测报告,关闭计时并继续基于检测报告判断测项是否通过。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生产测试的装置,包括:报告获取模块,配置用于从预执行环境中获取由若干待测机台基于每一测项生成并上传的检测报告;第一判断模块,配置用于基于待测机台的检测报告判断测项是否通过;计时模块,配置用于响应于测项未通过,启动计时并判断预定时间内是否再次获取到待测机台的检测报告;以及第二判断模块,配置用于响应于预定时间内未再次获取到待测机台的检测报告,发送告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判断模块进一步配置为:响应于测项通过,继续获取检测报告并基于检测报告判断下一测项是否通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判断模块进一步配置为:响应于预定时间内再次获取到待测机台的检测报告,关闭计时并继续基于检测报告判断测项是否通过。
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存储器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指令由处理器执行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方法步骤的计算机程序。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通过生成检测报告并监测失败测项停滞时间,及时掌握每个机台每个测项的测试状态,避免出现未及时处理测试失败机台的情况,节省了测试时间和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30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