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形状记忆合金辅助智能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25058.4 | 申请日: | 2020-0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5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苏绍华;王浩;邬均文;王明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5B49/00 | 分类号: | E05B49/00;E05B15/00;E05B17/00;E05D7/00;E05D9/00;E05D11/00;G07C9/00 |
| 代理公司: | 常州易瑞智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38 | 代理人: | 周浩杰 |
| 地址: | 2130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形状 记忆 合金 辅助 智能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形状记忆合金辅助智能门,具有门框和门体;门体的一侧通过多个连接件与门框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一体成型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与门框固定连接,第二弯折部与门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片与带控制开关的电源模块连接;连接片不通电时,门体在门框上呈闭合状态;连接片通电时,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发生角度变化,门体在门框上呈打开状态。本发明通过对形状记忆合金进行通电或者断电可以有效实现门体的打开和关闭,从而既起到了门锁的作用,又起到了铰链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形状记忆合金辅助智能门。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提高,促进了家庭生活的现代化、便捷化、舒适化、人性化,家居生活正在不断地走向智能化,智能家居也成了物联网应用中的朝阳行业。
门是一套房子的门面,更是保护家人和财产安全的保障,因此智能门成为了智能家居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智能门更多的仅仅是用电子锁取代了传统的机械锁,使门的安全性、管理性更加智能。无论机械锁还是电子锁其原理都是通过锁舌实现锁定,区别仅在控制方式上,而电子锁和机械锁还是存在被破坏和被不法分子利用工具打开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形状记忆合金辅助智能门,该门利用形状记忆合金的特性,免去电子锁和机械锁,从而改变了传统的防盗方式,并且能够使得安全性更好,管理性更智能。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具有门框和门体;门体的一侧通过多个连接件与门框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一体成型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与门框固定连接,第二弯折部与门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片与带控制开关的电源模块连接;连接片不通电时,门体在门框上呈闭合状态;连接片通电时,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发生角度变化,门体在门框上呈打开状态。
同时还具有门禁系统;所述门禁系统与电源模块电连接,门禁系统用于根据识别结果控制电源模块的通断。
上述门禁系统为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当然门禁系统可以是通过射频识别门禁装置,也可以是其他电子门禁系统。这些门禁系统只需能够通过识别控制电源模块的通电或断电即可。控制电源模块的通电或断电类似于电子锁的控制方式。
上述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固定设置在门体上。
上述连接件还包括支撑体;支撑体的一侧与门框固定连接,支撑体的另一侧通过转轴与第一折弯部的一侧转动连接,第一折弯部的另一侧与第二折弯部的一侧一体成型,第二折弯部的另一侧与门体固定连接。
上述门体和门框之间还设有用于上锁的电子锁;所述电子锁与门禁系统电连接,且受门禁系统控制。
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发明通过对形状记忆合金进行通电或者断电可以有效实现门体的打开和关闭,从而既起到了门锁的作用,又起到了铰链的作用。
(2)本发明通过门禁系统控制电源模块的通电和断电,从而使得连接件的工作可以根据识别信息进行相应的状态变化,从而让连接件也具有了智能电子锁的功能。
(3)本发明中门禁系统设计成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免除了识别卡等外部设备,智能化更高。
(4)本发明将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设置在门体上,即可让使用更加方便,而且可以完成在门体内部进行布线。
(5)本发明通过电子锁,能够有效实现二次防盗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50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