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车辆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22315.9 | 申请日: | 2020-0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5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洋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L3/00 | 分类号: | B60L3/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朱龙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车辆 | ||
在燃料电池单元(20)和电力控制单元(30)并列配置于前舱(11)内的电动车辆(100)中,燃料电池单元(20)和电力控制单元(30)具有低强度的上外壳(23、33)和比上外壳(23、33)强度高的下外壳(21、31),燃料电池单元(20)和电力控制单元(30)以各下外壳(21、31)彼此的并列方向的间隔La比各上外壳(23、33)彼此的并列方向的间隔Lb窄的方式配置。
本申请要求2019年4月2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9-083910的优先权,并且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并入本文,包括规范、权利要求、图纸和摘要。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在前舱的内部配置多个高电压单元的电动车辆的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电动机驱动车辆的电动汽车等电动车辆得到使用。在电动车辆中,在车辆前方的前舱中收纳有变频器、DC/DC逆变器或由它们构成的电力控制装置、燃料电池单元等高电压单元(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2-144142号公报、日本特开2018-131018号公报)。
在这样的结构的电动车辆中,在碰撞时有如下可能性,即,高电压单元移动从而与其他的高电压单元设备接触,产生损伤。因此,在日本特开2012-144142号公报、日本特开2018-131018号公报中,提出了在碰撞时高电压单元彼此不碰撞的结构。但是,碰撞的方式多种多样,在日本特开2012-144142号公报、日本特开2018-131018号公报所记载的现有技术的结构中,高电压单元彼此仍有接触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即使在碰撞时高电压单元彼此接触的情况下也能抑制高电压单元的损伤。
本公开的电动车辆是多个高电压单元从车辆上方观察并列配置于前舱内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高电压单元分别具有车辆上下方向的一侧的低强度部和在车辆上下方向的另一侧比所述低强度部强度高的高强度部,各所述高电压单元以各所述高强度部彼此的并列方向的间隔比各所述低强度部彼此的并列方向的间隔窄的方式配置。
由此,在由于碰撞而一个高电压单元沿并列方向向其他高电压单元移动时,各高电压单元的各高强度部彼此比各低强度部彼此先接触,由此能够抑制各高电压单元的并列方向的间隔进一步变窄,抑制因各低强度部彼此接触而引起的低强度部的损伤。并且,由于允许高强度部彼此在碰撞时接触,因此能够缩窄各高电压单元的配置间隔,成为紧凑的电动车辆。
在本公开的电动车辆中,各所述高强度部也可以配置于各所述高电压单元的车辆上下方向下侧。
通过使支承各高电压单元的载荷的下侧成为高强度部,由此能够稳定地支承各高电压单元。
在本公开的电动车辆中,也可以各所述高电压单元的各所述高强度部的外壳比各所述高电压单元的各所述低强度部的外壳的板厚度厚。
这样,能够通过加厚板厚度这样简便的结构构成高强度部。
在本公开的电动车辆中,至少任意一个所述高电压单元的所述高强度部的外壳在与其他所述高电压单元的所述高强度部相对的面上具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朝向其他的所述高电压单元突出,各所述高电压单元也可以配置为,所述突出部的顶端与其他的所述高电压单元的并列方向的间隔或所述突出部的顶端彼此的并列方向的间隔比各所述低强度部彼此的并列方向的间隔窄。
通过该结构,在由于碰撞而一个高电压单元沿并列方向向其他高电压单元移动时,设置于一个高电压单元的高强度部的突起部与其他高电压单元的高强度部接触,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低强度部彼此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23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