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炭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19113.9 | 申请日: | 2020-0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3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 发明(设计)人: | 王艳艳;徐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正洁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L9/10 | 分类号: | C10L9/10 |
| 代理公司: | 苏州根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6 | 代理人: | 仇波 |
| 地址: | 244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炭 添加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炭添加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原料:白泥3‑5份、工业废渣2‑6份、稀土1‑3份、赤泥1‑3份、火山灰粉2‑5份、环烷酸钙1‑5份、泛酸钙3‑6份、3‑(二甲氨基)丙烯酸乙酯‑油醇乙酸酯‑烯丙基磺酸钠共聚物2‑4份、纳米氧化铝粉1‑3份、纳米氧化镁粉1‑3份、甘草酸0.2‑0.8份。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煤炭添加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公开的煤炭添加剂能使煤炭燃烧充分,不但能提高热效率,还能节约用煤量,降低环境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添加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煤炭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煤炭是地球上蕴藏量最丰富,分布地域最广的化石燃料。构成煤炭有机质的元素主要有碳、氢、氧、氮和硫等。碳和氢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热量的元素,氧是助燃元素。目前,煤炭多用在火电厂工业锅炉、热电联产锅炉、蒸汽炉以及生活用煤等领域,在火电厂中通过煤炭的燃烧产生热量来加热给水,进而带动汽轮机和发电机转动发电,或者在热电联产中产生的一部分高温气体通过气体输送管道送入用户住宅内,为用户提供暖气。但是,由于煤粉的自身结构和成分,在燃烧中存在不能完全燃尽、燃烧后产生气体污染物的问题。
为了提高煤炭的燃烧效率、减少排放污染,现有技术中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添加煤炭添加剂来改善煤炭的燃烧和排放,然而,传统煤炭添加剂提升热效率的效果不高,且普遍只能够不完全燃烧,无法有效抑制、去除煤渣、罐石、煤烟、矿渣,综合效果差,至今没有能够有效提高燃烧效果同时又能显著降低污染的燃烧添加剂。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03124816.0公开了一种“煤炭添加剂”,是将石灰岩粉碎成粉末(15-20目),其使用量为煤总量的10-30%,助燃剂组分为氯化钠、三氧化二铁、硝酸钠,其使用量为煤炭添加剂总量的1.5%掺入,虽然起到一定的脱硫节煤作用,但缺乏对锅炉本身的清焦、缓蚀等效果。
中国专利CN 102757836 A公布的一种煤炭助燃剂,组分上包括氢氧化钠、亚硝酸钠、碳酸氢铵、磷酸二铵和碳酰二胺,在功能上能够提高煤炭的燃烧效率,而且对于锅炉没有腐蚀危害,但存在原料复杂、制作工序繁杂的问题。
因此,开发一种性能稳定性好、节能减排效率高的煤炭添加剂符合市场需求,具有广泛的市场价值和应用前景,对促进煤炭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煤炭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工业化生产,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制备得到的煤炭添加剂能使煤炭燃烧充分,不但能提高热效率,还能节约用煤量,降低环境污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煤炭添加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原料:白泥3-5份、工业废渣2-6份、稀土1-3份、赤泥1-3份、火山灰粉2-5份、环烷酸钙1-5份、泛酸钙3-6份、3-(二甲氨基)丙烯酸乙酯-油醇乙酸酯-烯丙基磺酸钠共聚物2-4份、纳米氧化铝粉1-3份、纳米氧化镁粉1-3份、甘草酸0.2-0.8份。
优选的,所述3-(二甲氨基)丙烯酸乙酯-油醇乙酸酯-烯丙基磺酸钠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3-(二甲氨基)丙烯酸乙酯、油醇乙酸酯、烯丙基磺酸钠、引发剂加入到有机溶剂中,在氮气或惰性气体氛围,65-75℃下搅拌反应3-5小时,后在水中沉出,并将沉出的聚合物用乙醇洗涤3-6次,最后置于真空干燥箱80-90℃下干燥至恒重,得到3-(二甲氨基)丙烯酸乙酯-油醇乙酸酯-烯丙基磺酸钠共聚物。
优选的,所述3-(二甲氨基)丙烯酸乙酯、油醇乙酸酯、烯丙基磺酸钠、引发剂、有机溶剂的质量比为1:(0.2-0.5):0.2:(0.01-0.02):(8-12)。
优选的,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庚腈、偶氮二异丁腈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正洁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正洁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91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检测及保护装置
- 下一篇:色带自锁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