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反冲洗过滤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15760.2 | 申请日: | 2020-0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1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 发明(设计)人: | 游浩;王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宁美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29/35 | 分类号: | B01D29/35;B01D29/66 |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张建 |
| 地址: | 314400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冲洗 过滤器 | ||
1.一种反冲洗过滤器,包括过滤杯体(1),所述的过滤杯体(1)上端设有具有入水口(21)和出水口(22)的端盖(2),过滤杯体(1)下端设有具有排污口(31)的排污组件(3),在过滤杯体(1)周向内侧活动设有呈筒状的滤芯组件(4),且所述的滤芯组件(4)周向外侧套设有刮洗架体(41),所述的滤芯组件(4)周向外侧和过滤杯体(1)周向内侧之间具有呈环形的原水腔(11),且所述的滤芯组件(4)周向内侧具有净水腔(4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盖(2)内具有反冲洗腔(23),所述的净水腔(42)通过设置在滤芯组件(4)上端的单向导流结构(5)和反冲洗腔(23)相连通,且所述的端盖(2)上设有用于反冲洗腔(23)与入水口(21)或出水口(22)相连通的反冲洗水流切换组件(6),且所述的反冲洗水流切换组件(6)和滤芯组件(4)之间设有当入水口(21)与反冲洗腔(23)相连通时能带动刮洗架体(41)周向转动的刮洗驱动机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冲洗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冲洗水流切换组件(6)包括转动设置在端盖(2)周向内侧的水流切换体(61),所述的水流切换体(61)连接有能驱动水流切换体(61)在端盖(2)内周向转动的水流方向切换驱动组件(62),且所述的反冲洗腔(23)形成于水流切换体(61)内,且所述的水流切换体(61)内设有当水流切换体(61)转动时能将反冲洗腔(23)与入水口(21)或出水口(22)相连通的水流方向切换结构(6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冲洗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流方向切换驱动组件(62)包括与水流切换体(61)上端相连且延伸至端盖(2)周向外侧的切换体连接部(621),且所述的切换体连接部(621)与反冲洗切换旋钮(622)相连;或者,所述的切换体连接部(621)与电动驱动器(623)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反冲洗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流方向切换结构(63)包括设置在水流切换体(61)上且分别与反冲洗腔(23)相连通的进水部(631)和出水部(632),且所述的进水部(631)和出水部(632)呈L形错位设置且相互连通从而形成上述反冲洗腔(23),所述的进水部(631)和第一挡水部(633)相对应,所述的出水部(632)和第二挡水部(634)相对应,且当所述的进水部(631)与入水口(21)相连通时,所述的第一挡水部(633)封堵于出水口(22)端部,或者,当所述的出水部(632)与出水口(22)相连通时,所述的第二挡水部(634)封堵于入水口(21)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冲洗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流切换体(61)下端设有位于滤芯组件(4)上端周向外侧的反冲力齿轮件(8),所述的反冲力齿轮件(8)上端设有若干当出水部(632)与出水口(22)相连通且第二挡水部(634)封堵于入水口(21)端部时能将入水口(21)和原水腔(11)相连通的过滤导流孔(81),且所述的反冲力齿轮件(8)下端周向内侧设有当进水部(631)与入水口(21)相连通且第一挡水部(633)封堵于出水口(22)端部时能将反冲洗腔(23)和原水腔(11)相连通的反冲洗导流孔(8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冲洗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刮洗驱动机构(7)包括形成于反冲力齿轮件(8)下端周向外侧的反冲力齿轮件齿口部(71),且所述的反冲力齿轮件齿口部(71)和反冲洗导流孔(82)之间转动设有与反冲洗导流孔(82)相对应的水利旋转件(72),且所述的水利旋转件(72)与刮洗架体(41)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冲洗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利旋转件(72)呈叶轮状,且所述的反冲力齿轮齿口部下端开口且开口朝向原水腔(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宁美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海宁美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576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