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高温、高强度和高膨胀率橡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14462.1 | 申请日: | 2020-0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1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 发明(设计)人: | 董杰;肖风亮;谭信文;王永军;黄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9/02 | 分类号: | C08L9/02;C08K13/04;C08K7/26;C08K3/04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 |
| 地址: | 5107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高温 强度 膨胀率 橡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高温、高强度和高膨胀率橡胶,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丁腈橡胶100份、硬脂酸0.5~2份、气相白炭黑10~20份、碳纳米管3~5份、炭黑N330 20~30份、硅烷偶联剂1~2份、金属氧化物3~8份、防老剂1~3份、交联剂0.7~0.9份和助交联剂5~10份。本发明所述橡胶中添加了炭黑N330为填充剂,添加了气相白炭黑和碳纳米管可以将交联剂的用量降低至1份以下,可获得的高温下具有较高拉断伸长率和拉伸强度的橡胶。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耐高温、高强度和高膨胀率橡胶的制备方法,采用该制备方法制得的橡胶具有更高的拉断伸长率和拉伸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橡胶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耐高温、高强度和高膨胀率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膨胀桥塞是油田领域使用的一种井下工具,在将其下放至井中目标位置后直径膨胀数倍贴紧套管,密封环空,承受压差,实现其功能。桥塞在使用时的环境温度在120摄氏度左右,属于高温环境。普通桥塞一般直径膨胀为原来的1.1-2.5倍,而更高膨胀率的过油管膨胀桥塞,对橡胶的高温力学性能要求非常高,难度非常大。只有在高温下仍然保持较高伸率,同时拥有高温高强度,并且具有耐油性的橡胶材料,才能满足高温高膨胀率过油管膨胀桥塞的需求。
目前所公开的信息,油田领域常用的氟橡胶、丁腈橡胶和氢化丁腈橡胶,在高温下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下降较快,无法满足高温高膨胀率(膨胀率大于300%)过油管膨胀桥塞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耐高温、高强度和高膨胀率橡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耐高温、高强度和高膨胀率橡胶,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丁腈橡胶100份、硬脂酸0.5~2份、气相白炭黑10~20份、碳纳米管3~5份、炭黑N330 20~30份、硅烷偶联剂1~2份、金属氧化物3~8份、防老剂1~3份、交联剂0.7~0.9份和助交联剂5~10份。
本发明所述橡胶中添加了炭黑N330为填充剂,添加了气相白炭黑和碳纳米管可以将交联剂的用量降低至1份以下,可获得的最佳材料性能,在常温下橡胶的拉断伸长率大于800%,拉伸强度大于20MPa;在120摄氏度高温下的拉断伸长率大于600%,拉伸强度大于9MPa。所述丁腈橡胶优选高丙烯腈含量、高门尼丁腈橡胶。优选地,所述丁腈橡胶的丙烯腈含量在40%以上,门尼粘度在75以上。
作为本发明所述耐高温、高强度和高膨胀率橡胶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气相白炭黑的比表面积大于等于120m2/g。采用上述比表面积的气相白炭黑作为耐高温补强剂,有利于提高橡胶高温下的拉断伸长率和拉伸强度。
作为本发明所述耐高温、高强度和高膨胀率橡胶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碳纳米管为长径比大于等于200的多壁碳纳米管。采用上述长径比的多壁碳纳米管作为高温导热剂,有利于提高橡胶高温下的拉断伸长率和拉伸强度。
作为本发明所述耐高温、高强度和高膨胀率橡胶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镁、氧化锌和氧化铅中的至少一种,但不限于上述氧化物。
作为本发明所述耐高温、高强度和高膨胀率橡胶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防老剂为防老剂RD、防老剂MB和防老剂445中的至少一种,但不限于上述防老剂。
作为本发明所述耐高温、高强度和高膨胀率橡胶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硅烷偶联剂为Si-69。
作为本发明所述耐高温、高强度和高膨胀率橡胶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交联剂为DCP(过氧化二异丙苯)、硫化剂BIPB和双二五硫化剂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发明所述耐高温、高强度和高膨胀率橡胶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助交联剂为丙烯酸盐类。使用丙烯酸盐作为助交联剂和高温补强剂,无需添加较较大的助交联剂量,即可有效提高橡胶高温下的拉断伸长率和拉伸强度。更优选地,所述丙烯酸盐类为甲基丙烯酸镁和/或甲基丙烯酸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44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