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冰箱及其门体状态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08403.3 | 申请日: | 2020-0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68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 发明(设计)人: | 姜明亮;徐忠良;赵欣;杨发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D23/02 | 分类号: | F25D23/02;F25D29/00;F25D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张玉涛 |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冰箱 及其 状态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冰箱及其门体状态检测方法,冰箱包括箱体、门体和铰链组件,铰链组件包括:第一铰接部,安装于箱体与门体的两者之一;第二铰接部,安装于箱体和门体两者中的另一个,且可动地连接于第一铰接部;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分别连接电线,且分别安装于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在门体关闭时,第二端子贴合第一端子,以实现接通导电;门体转动打开时,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促使第二端子与第一端子脱离接触,以实现断电。门体状态检测方法通过检测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是否处于接通导电状态,判断门体是处于关闭状态还是打开状态。本发明中,门体供电结构新颖,门体状态检测方法的准确率和可靠性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藏冷冻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冰箱及其门体状态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冰箱的主控板通常设置在箱体内,而门体上也设置有一些电气部件,例如显示屏。为了给门体用电部件供电,通常将铰链轴设置为空心轴,将电线穿入箱体的铰链轴的通孔,然后进入门体的轴套内,最后连接门体用电部件。这种方式在生产过程中操作比较复杂,且铰链轴的空心结构也影响了其强度。
此外,冰箱还经常需要对门体状态进行检测,即确认门体是处于关闭状态还是打开状态,然后据此对冰箱施加特定控制。例如,在门体关闭时,关闭冰箱间室内部的照明灯;在门体打开时,开启照明灯。目前通常利用磁敏开关、柱形开关等元件检测门体与箱体距离,判断门体的开关状态。但是冰箱长时间使用后,箱体与门体之间的间隙难免出现变化,有时候会超出磁敏开关、柱形开关的有效感应范围,使感应不再精准,导致门体状态判断错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具有新型门体供电结构的冰箱。
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是使门体供电结构适用于双轴铰链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准确率和可靠性更高的冰箱的门体状态检测方法。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箱体、门体和用于连接箱体和门体的铰链组件,铰链组件包括:
第一铰接部,安装于箱体与门体的两者之一;
第二铰接部,安装于箱体和门体两者中的另一个,且可动地连接于第一铰接部,以允许门体相对箱体转动;
第一端子,用于连接电线,安装于第一铰接部上;
第二端子,用于连接电线,安装于第二铰接部上;且
在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端子与第一端子相贴通电;
门体转动打开时,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促使第二端子与第一端子脱离接触,以实现断电。
可选地,第一铰接部上开设有两个条状的导槽,第二铰接部包括两个铰链轴,两者分别插入对应的导槽,门体转动时,使两个铰链轴沿两个导槽的长度方向移动;且第一端子设置在一个导槽的槽壁上,第二端子设置在与该导槽对应的铰链轴的外周面上。
可选地,用于设置第一端子的导槽的槽壁上开设有针孔;第一端子包括导电撞针,导电撞针从针孔内部伸出至导槽内,且针端凸出导槽的孔壁,以在与第二端子相贴时实现通电。
可选地,第一端子还包括:导电片,设置在针孔内,且连接于电线;和弹簧,设置在针孔内,且位于导电片与导电撞针之间,在门体关闭时,导电撞针在第二端子压迫下克服弹簧的弹力内缩,以与导电片接触,实现通电;在门体打开时,第二端子远离导电撞针,使其在弹力作用下向针孔外部伸出,以与导电片脱离接触。
可选地,第一铰接部开设有安装槽,其连通针孔内部;第一铰接部还包括固定块,其插入安装槽;导电片、弹簧和导电撞针均安装于固定块。
可选地,第二端子包括金属片,其连接电线,且贴在铰链轴的外周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84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