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传输模式选择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与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04280.6 | 申请日: | 2020-0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148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 发明(设计)人: | 郑伟;吴欣泽;温向明;王鲁晗;路兆铭;刘鲁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W4/40 | 分类号: | H04W4/40;H04W24/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信四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9 | 代理人: | 吕雁葭;宋海龙 |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传输 模式 选择 方法 装置 计算机系统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传输模式选择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与可读存储介质,用于车辆间或车辆与道路间的信息传输模式选择,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车辆判决指标的权重信息;获取所述车辆判决指标的判决等级矩阵;获取所述车辆判决指标的输入值;根据所述车辆判决指标的所述输入值和所述车辆判决指标的所述判决等级矩阵计算模糊关系矩阵;根据所述车辆判决指标的权重信息和所述模糊关系矩阵计算判决值;根据判决值选择信息传输模式。因此,可以减少模式切换频率,降低传输时间,提高传输效率,保证传输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传输模式选择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与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感知、决策、控制是自动驾驶的三个环节,感知环节用来采集周围环境的基本信息,也是自动驾驶的基础。自动驾驶汽车通过传感器来感知环境,传感器就如同汽车的眼睛。而传感器又分为好多种,比如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基于传感器、雷达和摄像头的各种信息输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决策,单车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即可以自动驾驶。但是单车本身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晚上、雨雪天,雾天等恶劣天气下,在交叉路口、拐弯处等场景,雷达、摄像头看不见、看不清、看不准。
这就需要车联网里的V2X(Vehicle to Everything,车辆对外界任意物体)通信,提供远超出当前传感器感知范围的信息。本质上可以把V2X视为一个拉长拉远的“传感器”,通过和周边车辆、道路、基础设施的通讯,获取比单车能得到的更多的信息,大大增强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减少对高精度传感器的依赖。5G网络本身具有的超大带宽超低时延特性,可以实时搜集传输更多更精确的环境信息,使用云化的计算能力用于车辆本身自动驾驶的决策。
同时,V2X包含V2V和V2I两种方式。V2V是指车辆与车辆之间的信息通信传输,V2I是指车辆与基础设施,例如路侧单元或基站之间的信息通信传输,它们是最常见的车联网信息传输方式。如何合理选择通信方式关乎到实现低时延和高可靠性的车联网通信。V2I通信往往更稳定,且有更高的传输速率,但是需要在路侧单元或基站覆盖的区域才可以进行,大量的车辆的接入也会占用较多的频谱资源甚至会导致拥塞。V2V通信建立于车辆与车辆之间,其适用的范围更广,更符合大数据时代数据资源共享的潮流,但是传输速率和连接稳定性稍逊。
在提出本公开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需要在V2V和V2I之间进行通信模式选择。
发明内容
为了至少部分解决相关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模式选择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与可读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传输模式选择方法,用于车辆间或车辆与道路间的信息传输模式选择,包括:
获取车辆判决指标的权重信息;
获取所述车辆判决指标的判决等级矩阵;
获取所述车辆判决指标的输入值;
根据所述车辆判决指标的所述输入值和所述车辆判决指标的所述判决等级矩阵计算模糊关系矩阵;
根据所述车辆判决指标的权重信息和所述模糊关系矩阵计算判决值;
根据判决值选择信息传输模式。
结合第一方面,本公开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车辆判决指标包括:车辆位置;和/或信息类型;和/或车辆缓存概率;和/或资源负载。
结合第一方面,本公开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车辆判决指标包括一级判决指标和二级判决指标。
结合第一方面,本公开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车辆判决指标的权重信息包括:
获取车辆判决指标的互权重信息;
根据所述车辆判决指标的互权重信息计算车辆判决指标的自权重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42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