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陶瓷纤维过滤膜材料及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04133.9 | 申请日: | 2020-0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5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 发明(设计)人: | 唐钰栋;薛友祥;王重海;程之强;赵世凯;王响;张久美;焦光磊;李杰;徐传伟;李小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35/80 | 分类号: | C04B35/80;C04B35/622;C04B38/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李亚东 |
| 地址: | 255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纤维 滤膜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陶瓷纤维过滤膜材料及制备方法,陶瓷纤维膜材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选择N种不同长径比范围为100~200:1的莫来石纤维和/或硅酸铝纤维,M种不同长径比范围为50~20:1的莫来石纤维和/或硅酸铝纤维,N、M≥1;b)按重量份计,选取1~2份步骤a)所述莫来石纤维和/或硅酸铝纤维与5~58份无机结合剂及50~90份水混合,搅拌20~40min得纤维浆料A;c)按重量份计,向纤维浆料添加0.5~3.5份有机结合剂、0.05~0.1份聚丙烯酰胺、3~5份骨料,搅拌100~140min得纤维浆料B;d)将所述纤维浆料B依次采用真空抽滤成型、经热风20~28h烘干后,600~1200℃热处理制得陶瓷纤维膜材料,产品的抗压的强度明显提高,抗含尘气体的风蚀能力强,使用寿命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本发明涉及高温气体净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陶瓷纤维过滤膜材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陶瓷纤维复合膜材料具有过滤阻力小、热稳定性优、制造成本相对较低等优点,可广泛应用在各种工业锅炉排放的高温烟尘净化、煤化工领域高温煤气净化、冶炼、电石炉、垃圾焚烧炉等产生高温气体(烟尘)净化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市场。
目前纤维膜材料主要是由莫来石纤维,硅酸铝纤维等无机纤维抽滤成型制备,孔隙率高,过滤阻力小,导致纤维膜材料强度差,在使用过程中,固体颗粒沉积在外表面,形成滤饼层后,管内外压差导致孔道减小,过滤阻力大幅增加,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能耗和成本,并且抗剥落及耐冲刷性能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陶瓷纤维过滤膜材料及制备方法,产品的抗压的强度明显提高,抗含尘气体的风蚀能力强,使用寿命长,产品的气孔率为78~85%,抗压强度为4~8MPa,透气阻力小于100Pa。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陶瓷纤维膜材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选择N种不同长径比范围为100~200:1的莫来石纤维和/或硅酸铝纤维,M种不同长径比范围为50~20:1的莫来石纤维和/或硅酸铝纤维,N、M≥1;
b)按重量份计,选取1~2份步骤a)所述莫来石纤维和/或硅酸铝纤维与5~58份无机结合剂及50~90份水混合,搅拌20~40min得纤维浆料A;
c)按重量份计,向纤维浆料添加0.5~3.5份有机结合剂、0.05~0.1份聚丙烯酰胺、3~5份骨料,搅拌100~140min得纤维浆料B;
d)将所述纤维浆料B依次采用真空抽滤成型、经热风20~28h烘干后,600~1200℃热处理制得陶瓷纤维膜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无机结合剂为硼酸、硅溶胶、铝溶胶、低熔点硼玻璃粉的一种或多种。
添加硅溶胶、铝溶胶、硼酸、低熔点硼玻璃粉可有效降低烧成温度,降低能耗、减少排放,得到的陶瓷纤维膜材料产品的强度较优。
进一步的,所述有机结合剂为阳离子淀粉(α-淀粉)或活羧甲基纤维素。
用阳离子淀粉使得硅溶胶、硼酸凝结化,防止硅溶胶和硼酸在烘干过程中逃逸,造成组织结构不均匀,羧甲基纤维素能够调整纤维浆料的黏度,黏度的控制有利于纤维的分散和浆料的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骨料为堇青石骨料或莫来石骨料。
添加堇青石骨料和/或莫来石骨料,一是可增加结点,即骨料和纤维之间可作为桥梁,连接多个纤维;二是减小孔道,增加纤维膜材料的刚性,纤维膜材料刚性提高可有效减小在过滤过程中孔道变小,透气阻力增大等现象,保证运行过程中,气体快速通过孔道,对纤维结点破坏较小,提高纤维膜材料的抗冲涮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硅溶胶为酸性,固含量为30%。
进一步的,所述铝溶胶为酸性、固含量为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41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