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预置刻槽的混合弹带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97491.1 | 申请日: | 2020-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00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兵;胡朝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41A9/29 | 分类号: | F41A9/29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张玲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置 混合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内弹道发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预置刻槽的混合弹带装置。包括塑料弹带环Ⅰ,金属弹带环和塑料弹带环Ⅱ,塑料弹带环Ⅰ和塑料弹带环Ⅱ设置在金属弹带环的两侧,塑料弹带环Ⅰ,金属弹带环和塑料弹带环Ⅱ均设有预置刻槽,且预置刻槽的形状相同与身管膛线相匹配。本发明采用混合弹带,两侧的塑料弹带在受热后迅速膨胀,进而缩小弹带和身管及膛线之间的间隙,提升系统的闭气性能;且首先与身管接触碰撞的是塑料弹带,而非整体式金属弹带中强度较大的金属材料,进而减小了由弹炮振动引起身管内壁碰撞损伤;最终改善了发射系统性能并提高了发射系统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内弹道发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预置刻槽的混合弹带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内弹道发射过程中,对于需要自炮口装填的无尾翼弹丸,弹带和身管之间存在一定间隙。弹炮间隙的增大会直接增加弹丸振动幅度和弹带与身管之间的碰撞频率。另外,弹炮间隙会导致火药燃气泄漏,最终严重影响发射系统性能和使用寿命。
现有整体式预置刻槽金属弹带结构下,随着弹丸的振动,弹带前后边缘的金属材料会直接与身管发生接触碰撞,最终造成身管内壁的损伤破坏。另外,直接受火药燃气加热的金属弹带材料膨胀效应较小,无法改善弹炮之间的接触状态,进而不会减缓火药燃气的泄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预置刻槽的混合弹带装置。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含预置刻槽的混合弹带装置,包括塑料弹带环Ⅰ,金属弹带环和塑料弹带环Ⅱ,所述塑料弹带环Ⅰ和塑料弹带环Ⅱ设置在金属弹带环的两侧,所述塑料弹带环Ⅰ,金属弹带环和塑料弹带环Ⅱ均设有预置刻槽,且预置刻槽的形状相同与身管膛线相匹配,所述塑料弹带环Ⅰ,金属弹带环和塑料弹带环Ⅱ的内径和外径均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塑料弹带环Ⅰ、金属弹带环和塑料弹带环Ⅱ之间无相对转动约束。
进一步的,所述塑料弹带环Ⅰ的宽度w1和塑料弹带环Ⅱ的宽度w3相等,所述金属弹带环的宽度w2大于塑料弹带环Ⅰ的宽度w1。
进一步的,所述塑料弹带环Ⅰ和塑料弹带环Ⅱ所用的材质为导热系数大于0.2W·m-1·K-1和热膨胀系数大于1.0×10-4K-1的塑料。
进一步的,所述塑料为聚四氟乙烯。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弹带环的材质为铜或铜合金。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在于:
本发明采用塑料和金属环混合组成混合弹带,两侧的塑料弹带在受热后迅速膨胀,进而缩小弹带和身管及膛线之间的间隙,有助于提升系统的闭气性能;且塑料弹带环处于整个弹带结构的两端,首先与身管接触碰撞的是塑料弹带,而非整体式金属弹带中强度较大的金属材料,进而减小了由弹炮振动引起身管内壁碰撞损伤;最终改善了发射系统性能并提高了发射系统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混合弹带装置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金属弹带侧向示意图。
图3本发明的塑料弹带环上预置刻槽的分布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塑料弹带环Ⅰ,2-金属弹带环,3-塑料弹带环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出一种含预置刻槽的混合弹带装置,包括两个塑料弹带环和一个金属弹带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974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