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速器的换挡机构、换挡方法和车辆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075741.1 | 申请日: | 2020-0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3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 发明(设计)人: | 郝庆军;陆中华;耿建涛;刘记;方伟;冯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博易控车辆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H61/32 | 分类号: | F16H61/32;F16H63/32;F16H57/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333 | 代理人: | 潘甦昊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速器 换挡 机构 方法 车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速器的换挡机构、换挡方法和车辆,尤其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变速器中,该换挡机构采用换挡鼓式结构,拨叉与换挡鼓之间通过连接件相连接,并在拨叉上增加润滑油道,以实现对滚针轴承的润滑,可有效降低换挡力,及提高换挡平顺性,同时电机的扭矩通过蜗轮蜗杆机构驱动换挡鼓,且执行电机与换挡鼓是垂直布置,占用空间较小,结构紧凑,同时当电机带动换挡鼓旋转时,由于对换挡鼓外表面的旋转导槽的路径进行了预设的设计,拨叉的移动位置可以按照预先设计的路径移动,从而实现顺序换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的变速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速器的换挡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能源日益枯竭和全球环境的影响,新能源汽车成为了汽车行业的焦点,相比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由发动机变成了驱动电机,然而因为受到车辆空间限制和使用环境的约束,车用电驱动系统不同于普通的电传动系统,它要求具有更高的运行性能、比功率,以及适应更严酷的工作环境等。
目前大多数的变速器仍然是先选挡后换挡的XY式换挡机构,由于其结构的局限性,在换挡过程中存在跳挡、乱挡风险,造成换挡卡滞,这种情况,不仅会降低换挡质量,还会对变速器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影响其使用寿命,也有少数变速器采用换挡鼓式换挡机构,但其执行电机直接驱动换挡鼓,中间没有放大扭矩的转化机构,导致电机体积较大,且执行电机与换挡鼓是同轴布置,占用空间较大,结构不够紧凑。
并且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换挡鼓式换挡机构,拨叉与换挡鼓之间是导销配合,而导销固定在拨叉上,换挡过程中导销无相对转动,属于滑动摩擦,摩擦力较大,导致换挡力较大,导销在换挡鼓导槽拐弯处易出现卡滞现象,影响换挡平顺性,且导销一般布置在拨叉上的拨叉轴导向孔处或延长板上,距离拨叉叉脚受力点较远,换挡过程中拨叉易倾斜和变形,从而导致换挡齿套与齿轮结合时有卡滞感,换挡过程中冲击较严重,容易导致导销的磨损,影响换挡机构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滚珠丝杠加速寿命测试装置,在较短试验周期内验证滚珠丝杠的寿命情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变速器的换挡机构,该换挡机构包含一个执行机构、蜗轮蜗杆机构、至少一个换挡鼓合件;所述换挡鼓合件包括换挡鼓、拨叉及连接件,所述蜗轮蜗杆机构的输入端与所述执行机构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蜗轮蜗杆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换挡鼓传动连接,所述换挡鼓的外表面设置有预设路径的旋转导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安装在拨叉上的导销,套设在所述导销上的垫片、滚针轴承及卡环,所述滚针轴承设置在所述垫片和所述卡环之间,所述滚针轴承的外径与换挡鼓的旋转导槽的内径相等,所述连接件通过滚针轴承与所述换挡鼓的旋转导槽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换挡鼓合件有两个,其中,第一换挡鼓合件包括第一换挡鼓和第一拨叉,第二换挡鼓合件包括第二换挡鼓和第二拨叉,所述蜗轮蜗杆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换挡鼓和所述第二换挡鼓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换挡鼓和所述第二换挡鼓的外表面均设有预设的旋转导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挡鼓合件和所述第二换挡鼓合件布置在同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挡鼓合件和所述第二换挡鼓合件分别布置在两根轴上.
进一步地,拨叉上设置有用于润滑滚针轴承的润滑油路。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双动力源变速器的换挡方法,所述双动力源变速器包括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挡机构,所述换挡机构包含第一换挡鼓合件和第二换挡鼓合件,所述第一换挡鼓合件和第二换挡鼓合件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双动力源变速器的一个动力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方法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第一换挡鼓合件的第一拨叉和第二换挡鼓合件的第二拨叉均位于换挡鼓中间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博易控车辆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凯博易控车辆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57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夹固式复合铝合金建筑模板系统
- 下一篇:固定元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