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复合有机污染场地的燃气热脱附-蒸汽强化气相抽提原位耦合修复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042085.5 | 申请日: | 2020-0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05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桑义敏;王飞宇;陈家庆;朱玲;韩严和;胡建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B09C1/06 | 分类号: | B09C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 地址: | 1026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复合 有机 污染 场地 燃气 热脱附 蒸汽 强化 气相抽提 原位 耦合 修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复合有机污染场地的燃气热脱附‑蒸汽强化气相抽提原位耦合修复方法,包括高温烟气加热井、蒸汽注射井、汽相抽提井;燃烧器产生的高温烟气经高温烟气加热井传热进行土壤修复;从高温烟气加热井返回的烟道气引入到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同时通入产生蒸汽用软化水,利用烟道气的热量产生蒸汽注入蒸汽注射井,用于蒸汽强化气相抽提。利用燃气热脱附所产生的高温烟道气以及外加软化水产生蒸汽,用于蒸汽强化气相抽提的蒸汽注入,真正实现GTR与SEE的内在耦合,同时回收了高温烟道气的余热,实现了余热利用,大大提高了修复效能,特别适用于苯系物、石油烃、多环芳烃和卤代烃复合有机污染场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有机污染发场地原位热修复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复合有机污染场地的燃气热脱附-蒸汽强化气相抽提原位耦合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燃气热脱附修复技术(GTR)的加热温度极高(700~900℃),可以原位达标去除几乎所有有机污染物和部分挥发性的无机污染物,同时不受复杂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但其排放的烟道气高达550℃,能量白白浪费,能源利用率只有30%~60%,而且当去除目标区域深度较深时,普通加热井底部加热温度最高,浅层土壤温度低,很难达到目标温度,故易产生土壤受热不均匀的现象。与其他原位处理技术相比,蒸汽强化气相抽提(SEE)处理速度较快,所需能量输出更少,同时不需要开挖作业,也不需要向地下注入目标化合物,与其他原位处理技术有很好的兼容性。但是,燃气热脱附与蒸汽强化气相抽提两种修复技术的耦合方面,少有文献报道,二者内在的真正耦合更是无人提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复合有机污染场地的燃气热脱附-蒸汽强化气相抽提原位耦合修复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用于复合有机污染场地的燃气热脱附-蒸汽强化气相抽提原位耦合修复方法,包括高温烟气加热井、蒸汽注射井、汽相抽提井;
燃烧器产生的高温烟气经所述高温烟气加热井传热进行土壤修复;
从所述高温烟气加热井返回的烟道气引入到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同时通入产生蒸汽用软化水,利用烟道气的热量产生蒸汽注入蒸汽注射井,用于蒸汽强化气相抽提。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复合有机污染场地的燃气热脱附-蒸汽强化气相抽提原位耦合修复方法,基于蒸汽发生器,利用燃气热脱附所产生的高温烟道气以及外加软化水产生蒸汽,用于蒸汽强化气相抽提的蒸汽注入,真正实现GTR与SEE的内在耦合,同时回收了高温烟道气的余热,实现了余热利用,大大提高修复效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复合有机污染场地的燃气热脱附-蒸汽强化气相抽提原位耦合修复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本发明的用于复合有机污染场地的燃气热脱附-蒸汽强化气相抽提原位耦合修复方法,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是:
包括高温烟气加热井、蒸汽注射井、汽相抽提井;
燃烧器产生的高温烟气经所述高温烟气加热井传热进行土壤修复;
从所述高温烟气加热井返回的烟道气引入到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同时通入产生蒸汽用软化水,利用烟道气的热量产生蒸汽注入蒸汽注射井,用于蒸汽强化气相抽提。
耦合修复之前,首先确定适应不同场地特征、修复要求的耦合模式和耦合比例。
根据耦合模式的不同,若烟道气余热产生的蒸汽不能满足蒸汽注射井的需要,则根据情况通过外加能源产生蒸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未经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20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