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2-羟基-6-三氟甲基吡啶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038068.4 | 申请日: | 2020-0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54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 发明(设计)人: | 吕强三;戚聿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发药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D213/64 | 分类号: | C07D213/64 |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韩献龙 |
| 地址: | 2575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羟基 甲基 吡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2‑羟基‑6‑三氟甲基吡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三氟卤甲烷和镁粉经格氏反应制备格氏试剂;所得格氏试剂与1,5‑戊二酸二酯反应,然后经酸化得到4‑三氟乙酰基丁酸酯;然后和氨经环化反应得到6‑三氟甲基‑3,4‑二氢吡啶‑2‑酮;再经氧化反应得到2‑羟基‑6‑三氟甲基吡啶。本发明方法所用原料廉价易得,成本低;步骤简单,只需两步即可制备得到目标产物;操作简便,易于工业化操作;反应条件温和,易于实现;废水产生量少,绿色安全环保;所涉及的原料和中间产物稳定,反应选择性高,副产物少,目标产物收率和纯度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2-羟基-6-三氟甲基吡啶的制备方法,属于化学化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羟基-6-三氟甲基吡啶是一种重要的中间体,可用于合成内吸性杀菌剂啶氧菌酯,啶氧菌酯防治对象广谱,主要用于防治麦类的叶面病害如叶枯病、叶锈病、颖枯病、褐斑病、白粉病等,与其它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相比,啶氧菌酯对小麦叶枯病、网斑病和云纹病有更强的治疗效果。因此,研究优化2-羟基-6-三氟甲基吡啶的制备方法对于其下游产品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2-羟基-6-三氟甲基吡啶(Ⅰ),分子式为C6H4F3NO(英文名称为2-hydroxy-6-(trifluoromethyl)pyridine),CAS号为34486-06-1,结构式如下所示:
目前,2-羟基-6-三氟甲基吡啶的合成采用吡啶法和合环法,主要方法如下:
1)文献“化学试剂,2016,38(2),163-168”是先由巴豆酸和氯化亚砜制备巴豆酰氯,然后与三氟乙酸酐环合、再经氨化得到2-羟基-6-三氟甲基吡啶,总收率47.7%,反应过程描述为以下合成路线1。路线1使用原料价格高,反应产率较低,成本高,不利于安全环保,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合成路线1
2)文献“广州化工,2016,44(9),99-101”是以乙烯基乙醚为起始原料,经与三氟乙酸酐缩合,再与氰基乙酰胺进行环合生成吡啶环,然后在20%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水解,最后在喹啉中高温脱羧生成2-羟基-6-三氟甲基吡啶,总收率20%。反应过程描述为以下合成路线2。路线2反应步骤长,操作繁琐,总收率低,成本高;且高温脱羧,反应条件苛刻;不利于安全环保,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合成路线2
3)中国专利文献CN106866512A,是以2-氨基-6-三氟甲基吡啶为原料,经重氮化得到重氮盐,再经氯代得到2-氯-6-三氟甲基吡啶,最后水解得到2-羟基-6-三氟甲基吡啶,反应过程描述为以下合成路线3。路线3使用原料2-氨基-6-三氟甲基吡啶价格高,成本高;反应过程中使用重氮化反应,热稳定性差,同时产生大量废酸,操作性差,不利于工业化。
合成路线3
4)专利文献US6143899A,以2-氟-6-三氟甲基吡啶为原料,经水解得到2-羟基-6-三氟甲基吡啶,反应过程描述为以下合成路线4。路线4所用原料2-氟-6-三氟甲基吡啶价格昂贵,不易得,成本高,无工业化生产价值。
合成路线4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绿色安全、简便的2-羟基-6-三氟甲基吡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原料价廉易得,制备方法简单、易于实现、安全环保,废水量小,成本低,产率和选择性高,副产物少,适于工业化生产。
术语说明:
式Ⅱ化合物:1,5-戊二酸二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发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新发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80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