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化合物遇水放热原理供暖的水中工作取暖服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037970.4 | 申请日: | 2020-0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42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 发明(设计)人: | 于淼;于旭;杨金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 |
| 主分类号: | A41D13/005 | 分类号: | A41D13/005;A41D31/02;A41D31/10;A41D31/06;A61H39/06;F24V30/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诺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9 | 代理人: | 卢玲 |
| 地址: | 26607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化合物 放热 原理 供暖 水中 工作 取暖 | ||
1.一种基于化合物遇水放热原理供暖的水中工作取暖服,包括防水外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外层(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保温层(2),保温层(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气流层(3),气流层(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磁石层(4),磁石层(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通电线(5),通电线(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磁石(6),防水外层(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开口拉链(7),防水外层(1)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供给箱(8),供给箱(8)的顶端活动连接有封盖(9),供给箱(8)的内部开设有配电室(10),供给箱(8)的内部开设有供热室(11),供给箱(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离板(12),配电室(1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13),蓄电池(1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充电口(14),蓄电池(13)的背部表面固定连接有转接头(15),供热室(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反应室(16),反应室(1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17),反应室(16)的内部装有化学反应物(18),供给箱(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入水口(19),供热室(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小型水泵(20),小型水泵(20)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出水口(21),供热室(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蒸汽管(22);所述配电室(10)开设在供给箱(8)的顶端,供热室(11)开设在供给箱的底端,隔离板(12)固定安装在配电室(10)和供热室(11)的中间;所述充电口(14)一部分固定安装在蓄电池(13)的顶端,另一部分固定安装在封盖(9)的内部;所述转接头(15)远离蓄电池(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通电线(5);所述顶板(17)的内部开设有通气孔;所述蒸汽管(22)远离供热室(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气流层(3);所述出水口(21)远离小型水泵(2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反应室(16);所述化学反应物(18)的主要成分包括铁粉、铝粉、活性炭、硅藻土和碳酸钠;
打开开口拉链(7)穿戴完毕后导通配电室(10)的电流,蓄电池(13)通过转接头(15)向通电线(5)上的电磁石(6)传导电流,电磁石(6)通电后会产生磁力和热量刺激对应的人体穴道,受刺激的人体会自行产热保证了穿戴者的体温大小,当穿戴者感觉身体发热后就可以下水工作了,进入水中后,穿戴者可接通供热室(11)内部小型水泵(20)的电源,小型水泵(20)会定时从水中吸入定量的水,水通过入水口(19)进入小型水泵(20)内,小型水泵(20)会缓慢的将水通过出水口(21)注入到反应室(16)中,水在反应室(16)中会与化学反应物(18)进行放热反应,在放热反应下水会被气化成为热气流出反应室(16),在密闭的供热室(11)中,热气只能顺着蒸汽管22流入气流层(3)中并流动到取暖服各处,实现取暖服的水下取暖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未经青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797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