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系统、方法以及调整水流量比补偿值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034406.7 | 申请日: | 2020-0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98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 发明(设计)人: | 张祖江;丁克;张唤唤;武秀琪;林海涛;邓贤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B37/74 | 分类号: | B21B37/74;B21B3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王丽莎 |
| 地址: | 5121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厚板 轧后超快冷 控制系统 方法 以及 调整 水流 补偿 | ||
1.一种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组冷却水集管,用于安装于超快冷设备冷却区;以及
超快冷控制终端,用于与所述多组冷却水集管数据连接;所述超快冷控制终端被配置成能够输入水流量比补偿值,所述超快冷控制终端能够在一块钢板冷却结束后,将所述水流量比补偿值叠加于所述钢板对应的在冷却模型中预设的水流量比;所述超快冷控制终端能够根据叠加后的所述水流量比控制所述多组冷却水集管的喷水流量;所述多组冷却水集管包括多组缝隙冷却水集管和多组高密冷却水集管;
所述冷却区包括超快速冷却区和加速冷区;所述超快速冷却区设置有多组缝隙冷却水集管和多组高密冷却水集管;所述加速冷区设置有多组高密冷却水集管;所述在一块钢板冷却结束后,将所述水流量比补偿值叠加于所述钢板对应的在冷却模型中预设的水流量比包括:
在一块钢板冷却结束后,若钢板出现C翘:对于相变应力大于温度应力的钢板,增大超快速冷却区高密集管的水流量比补偿值;对于温度应力大于相变应力的钢板,保持超快速冷却区和加速冷区每组高密集管的水流量比补偿值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系统,包括:
摄像头组,用于安装在超快冷设备冷却区出口以拍摄冷却后的钢板板形凹凸程度的图像;
所述超快冷控制终端还用于与所述摄像头组数据连接,并被配置成能够获取所述摄像头组拍摄的钢板板形凹凸程度的图像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头组包括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一摄像头设置在所述冷却区出口处的辊道的至少一侧且平行于辊道面,以使所述第一摄像头能够拍摄到钢板边部与所述辊道面的贴合情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组还包括第二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设置在所述冷却区出口处的辊道的出口端且位于相邻两个辊道中间下方并与辊道面呈一定角度,以使所述第二摄像头能够拍摄到钢板横向中间位置与所述辊道面的贴合情况。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超快冷控制终端包括设置于HMI界面的用于输入水流量比补偿值的窗口。
6.一种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一块钢板冷却结束后,超快冷控制终端将水流量比补偿值叠加于所述钢板对应的在冷却模型中预设的水流量比;
所述超快冷控制终端根据叠加后的所述水流量比控制多组冷却水集管的喷水流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系统还包括:
摄像头组,所述摄像头组用于安装在超快冷设备冷却区出口以拍摄冷却后的钢板板形凹凸程度的图像;所述摄像头组与所述超快冷控制终端数据连接;
所述超快冷控制终端接收所述摄像头组拍摄的钢板板形凹凸程度的图像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一块钢板冷却结束后,超快冷控制终端将水流量比补偿值叠加于所述钢板对应的在冷却模型中预设的水流量比的步骤,包括:
在一块钢板冷却结束后,在所述超快冷控制终端中输入水流量比补偿值;
然后,所述超快冷控制终端将所述水流量比补偿值叠加于所述钢板对应的在冷却模型中预设的水流量比。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中厚板轧后超快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流量比补偿值的预设输入范围在-0.2~+0.3内,预设单次最小输入值为+0.05或-0.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440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