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3D打印切片的加强肋布置系统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031062.4 | 申请日: | 2020-0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96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 发明(设计)人: | 杨燕;白洁;熊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30/13 |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宋小光 |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打印 切片 加强 布置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建筑3D打印切片的加强肋的布置方法,所述加强肋布置于3D打印形成的外壳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所述外壳的打印线以及加强肋的样式;
提供标准分布选项和等分分布选项;
当接收到选择标准分布选项的指令时,依据设定的加强肋的标准宽度、标准长度以及标准夹角,于所述外壳的打印线内从首端向末端依次布置加强肋形成加强肋的布置线,在布置到最后一个加强肋时,判断所述的最后一个加强肋的端部距所述外壳的打印线的末端的距离是否大于所述标准长度的一半;
若是,则依据所述加强肋的样式于最后一个加强肋和所述外壳的打印线的末端之间布置一补充段;
若否,则将最后一个加强肋的末端移动至所述外壳的打印线的末端;
当接收到选择等分分布选项的指令时,依据所述外壳的打印线的长度与设定的加强肋的标准长度计算得出加强肋的数量,并对所述加强肋的数量进行取整;依据取整后的加强肋的数量和所述外壳的打印线的长度重新计算得到所述加强肋的等分长度和等分夹角,并依据所述加强肋的等分长度和等分夹角于所述外壳的打印线内从首端依次布置加强肋形成加强肋的布置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3D打印切片的加强肋的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加强肋的充盈值和3D打印线条的线宽;
利用所述加强肋的充盈值和所述3D打印线条的线宽调整所形成的加强肋的布置线以形成加强肋的打印线,所形成的加强肋的打印线与所述外壳的打印线间留有间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3D打印切片的加强肋的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加强肋的充盈值和所述3D打印线条的线宽调整所形成的加强肋的布置线以形成加强肋的打印线的步骤,包括:
于所述加强肋的端部设置偏心距,并依据公式一计算得出偏心距的值,依据计算得到的偏心距的值调整所述加强肋的布置线形成加强肋的打印线,所述公式一为:
Δ=0.5t-e+0.5t/sin(90°-α)
公式一中,Δ为加强肋的充盈值,表示加强肋与外壳间的重叠厚度,e为加强肋的偏心距,t为3D打印线条的线宽,α为加强肋与外壳间的夹角,该夹角的值为所述标准夹角或所述等分夹角。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3D打印切片的加强肋的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加强肋的充盈值和所述3D打印线条的线宽调整所形成的加强肋的布置线以形成加强肋的打印线的步骤,包括:
于所述加强肋的端部设置倒角,并依据公式二计算得出倒角的值,依据计算得到的倒角的值调整所述加强肋的布置线形成加强肋的打印线,所述公式二为:
Δ=0.5t-r/sin(90°-α)+r+0.5t
公式二中,Δ为加强肋的充盈值,表示加强肋与外壳间的重叠厚度,r为加强肋的倒角,t为3D打印线条的线宽,α为加强肋与外壳间的夹角,该夹角的值为所述标准夹角或所述等分夹角。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3D打印切片的加强肋的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加强肋的样式的步骤,包括:
设定多种加强肋的样式,提供与加强肋的样式一一对应的选项;
接收选择某一选项的指令并获得对应的加强肋的样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106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