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料侧烟气再循环氮燃烧器及其燃烧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029820.9 | 申请日: | 2020-0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1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 发明(设计)人: | 卓建坤;孙芳芳;李海龙;张渝;李尚鹏;姚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3D14/02 | 分类号: | F23D14/02;F23D14/62;F23D14/7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林韵英 |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料 烟气 再循环 燃烧 及其 方法 | ||
1.一种燃料侧烟气再循环低氮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包括由里到外依次同轴设置的值班燃料管(6)、空气流道(4)和主燃料混合通道(5),以及燃料分配环管(3)和再循环烟气分配环管(12);所述主燃料混合通道(5)入口端封闭;所述燃料分配环管(3)环绕着设置在空气流道(4)外且位于所述主燃料混合通道(5)入口端一侧;所述燃料分配环管(3)设置有值班燃料分配管(13)和若干主燃料分配管(1),分别与值班燃料管(6)和主燃料混合通道(5)连通,且所述值班燃料分配管(13)穿过所述空气流道(4)与所述值班燃料管(6)相连,所述主燃料分配管(1)呈轴向通入所述燃料混合通道(5);
所述再循环烟气分配环管(12)环绕着设置在所述燃料混合通道(5)入口端外侧,且其内侧沿径向设置有若干烟气连通管(2)通入所述燃料混合通道(5);以燃料喷出方向为前,所述主燃料混合通道(5)内前部设置有若干旋流片(11)且在所述旋流片(11)的前端形成旋流混合区;
所述值班燃料管(6)前端封闭,且其前部壁面环绕着设置有若干值班燃料口(9);
所述值班燃料管(6)前部设置有值班燃料预混腔(8),且所述值班燃料管(6)探入所述值班燃料预混腔(8)一端呈“凸”设置使得所述值班燃料口(9)位于所述值班燃料预混腔(8)中;所述值班燃料预混腔(8)一侧还设置有中心空气口(7),且若干中心空气口(7)环绕所述值班燃料管(6)布置;所述值班燃料预混腔(8)出口端设置有旋流盘(10);
所述值班燃料预混腔(8)设置在所述空气流道(4)中,且所述值班燃料预混腔(8)与所述空气流道(4)之间形成环形空气喷口,且所述环形空气喷口按空气流速为30~50m/s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侧烟气再循环低氮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盘(10)与值班燃料预混腔(8)出口距离L2与所述旋流盘直径Dx之间有0.5L2/Dx1.5;所述旋流盘(10)上设置有若干旋流缝(101)和直流喷口(102),所述直流喷口(102)均匀设置在所述旋流盘(10)中心,所述旋流缝(101)与所述旋流盘(10)径向夹角为β2,且30°β260°;所述旋流盘(10)按照旋流数为0.4~0.55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侧烟气再循环低氮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盘(10)还设置有旋流叶片(103),且所述旋流叶片(103)与轴向夹角β3为45°β375°;且所述旋流叶片(103)与所述旋流盘(10)之间形成了旋流缝(1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侧烟气再循环低氮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燃料分配管(1)流通面积A燃主与所述值班燃料口(9)流通面积A燃值之和为A燃,有A燃主/A燃=85%~9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侧烟气再循环低氮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片(11)与主燃料混合通道(5)出口的距离L1与所述空气流道(4)直径D2之间有L1/D2≥0.5,且所述旋流片(11)与中心轴形成夹角β1为15°β14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侧烟气再循环低氮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燃料混合通道(5)出口端收缩,使得通过其出口端喷出的气体流速为20~30m/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2982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