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折线先张法预制混凝土梁梁间转向器及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022583.3 | 申请日: | 2020-0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1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 发明(设计)人: | 罗平生;张天波;陶煜峰;李平;乔连波;何涛;李傲;白永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E01D21/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谷孝东 |
| 地址: | 51062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线 先张法 预制 混凝土 梁梁间 转向器 施工 方法 | ||
1.一种折线先张法预制混凝土梁梁间转向器,所述梁间转向器包括底架、升降组件和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设置在所述升降组件上,所述升降组件高度可调的设置在所述底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包括混凝土基座(10)和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基座(10)上的限位筒(5);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转向柱(1)、加劲支撑板(6)和千斤顶(7),多个所述加劲支撑板(6)的内侧边固定至所述转向柱(1)下部的外周壁上,多个所述千斤顶(7)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基座(10)和所述加劲支撑板(6)之间,所述转向柱(1)的下部套接在所述限位筒(5)内,并通过所述千斤顶(7)实现转向柱(1)的高度调节;所述导向组件包括滚轮(2)、销轴(3)和螺母(4),所述滚轮(2)通过所述销轴(3)和螺母(4)等间隔的设置在所述转向柱(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间转向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加劲支撑板(6)的底部焊接置一个水平支撑环(11),用于千斤顶(7)的顶部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梁间转向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限位筒(5)的外周均布设置多个等高的支撑杆(9),在多个所述支撑杆(9)的顶部设置一个水平环形的垫板(8),所述支撑杆(9)的底部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基座(10)上,所述千斤顶(7)的底部设置在所述垫板(8)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梁间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基座(10)为素混凝土结构,并在所述混凝土基座(10)上开设座孔,所述限位筒(5)嵌设进所述座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梁间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9)采用高强度工字钢,并在所述支撑杆(9)的底部设置支撑底板。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梁间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筒(5)为由高强度钢板焊接成的上端开口钢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梁间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柱(1)为由高强度钢板焊接成的闭口钢构件,并在所述转向柱(1)上水平开设多个用于导向组件安装的通孔,且所述导向组件的两个滚轮(2)设置在所述转向柱(1)内;所述转向柱(1)在所述限位筒(5)的左右限位幅值为2mm,通过千斤顶(7)施加、卸除作用力,实现转向柱(1)在限位筒(5)内的上下移动,完成折线预应力筋的转向与放张。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梁间转向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滚轮(2)的轮面上设置U型凹槽,供折线预应力筋穿过;所述销轴(3)采用高强度螺栓,所述的螺母(4)为与销轴(3)配套的高强度螺母。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梁间转向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的千斤顶(7)为50T小型千斤顶。
10.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梁间转向器进行折线预应力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包括:
组装梁间转向器,首先,长线预制台座制作时,在两跨预制梁之间浇筑混凝土基座(10)并在混凝土基座(10)上预留限位筒(5)安装用的座孔;其次,将限位筒(5)插入混凝土基座(10)的座孔内,安装支撑杆(9)和垫板(8),将转向柱(1)上设置加劲支撑板(6)和水平支撑环(11),并在转向柱(1)上的通孔内安装多个由滚轮(2)、销轴(3)和螺母(4)组成的导向组件,并将转向柱(1)的下部插入所述限位筒(5);最后,在支撑杆(9)和加劲支撑板(6)之间设置千斤顶(7),完成梁间转向器的组装;
安装折线预应力筋,首先,在张拉折线预应力筋前,先通过千斤顶(7)施加作用力,把转向柱(1)顶升到设计高度;其次,把折线预应力筋依次布设在滚轮(2)的U型凹槽上;
浇筑高强度主梁混凝土,通过张拉台座上的千斤顶张拉折线预应力筋到目标强度,并浇筑高强度主梁混凝土;
解除梁间转向器,在主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分级卸除梁间转向器上千斤顶施加的力,使转向柱(1)缓慢下降,从而实现梁间转向器的解除,同时达到折线预应力筋放张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2258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