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高压循环泵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009638.7 | 申请日: | 2020-0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8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 发明(设计)人: | 徐成;姚荣祥;周巧霞;陈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皖化电泵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D13/06 | 分类号: | F04D13/06;F04D29/70;F04D29/42;F04D29/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0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循环 结构 | ||
一种耐高压循环泵结构。包括泵体、泵盖、叶轮、轴、双吸密封环、轴套、轴承等,除轴的材料为优质碳素钢外,其馀多为铸铁制成,泵体与泵盖构成叶轮的工作室,在进出水法兰上制有安装真空表和压力表的管螺孔,进出水法兰的下吝降制有放水的管螺孔,叶轮经过静平衡校验,用轴套和两侧的轴套螺母固定,其轴向位置可以通过轴套螺母进行调整,叶轮的轴向力利用其叶片的对称布置达到平衡。本发明由于吸入口和排出口均在泵轴心线下方,叶轮相当于两个相同大小的单吸叶轮组合在一起工作,在和单级离心泵叶轮一样大小直径的情况下流量可以翻一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循环泵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耐高压循环泵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小型高压循环泵大多采用齿轮。齿轮循环泵对流体适应性低,若流体很粘稠则可能影响齿轮泵的正常工作,且流体中有杂质也会损坏齿轮,导致无法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耐高压循环泵结构,通过活性炭粉末,可吸附泵内壁残留的颗粒、腐蚀性物质等,基本无死角,通过气泵打入高压气体,可将内壁残留的有害物质带出,通过高压水冲刷,有害物质可被快速排出泵外,可减少活性炭颗粒和有害物质的残留。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高压循环泵结构,包括泵体、泵盖、叶轮、轴、双吸密封环、轴套、轴承等,除轴的材料为优质碳素钢外,其馀多为铸铁制成,泵体与泵盖构成叶轮的工作室,在进出水法兰上制有安装真空表和压力表的管螺孔,进出水法兰的下吝降制有放水的管螺孔,叶轮经过静平衡校验,用轴套和两侧的轴套螺母固定,其轴向位置可以通过轴套螺母进行调整,叶轮的轴向力利用其叶片的对称布置达到平衡,可能还有一些剩馀轴向力则同轴端的轴承承受,泵轴由两个单列向心球轴承支承,轴承装在泵体两端的轴承体内,用黄油润滑,双吸密封环用以减少水泵压水室的水漏回吸水室,水泵通过联轴器由电动机直接传动.轴封为软填料密封,为了冷却润滑密封腔和防止空气漏人泵内,在填料之间有水封环,水泵工作时少量高压水通过水封管流人填料腔起水封。
较佳地,所述的螺旋杆为单头螺旋杆或多头螺旋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由于吸入口和排出口均在泵轴心线下方,叶轮相当于两个相同大小的单吸叶轮组合在一起工作,在和单级离心泵叶轮一样大小直径的情况下流量可以翻一倍,还有就是,泵体就是有两个吸水室,最特别之处主要还是双吸叶轮的进水方向与单吸叶轮不一样,双吸叶轮的好处就是同样转速与流量的情况下,由于减小了进水口的流速、双吸泵不易出现汽蚀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耐高压循环泵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皖化电泵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皖化电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96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