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油中羧酸化合物的液液萃取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004206.7 | 申请日: | 2020-0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999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 发明(设计)人: | 谢灿;倪伟;朱钢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 主分类号: | C07C51/48 | 分类号: | C07C51/48 |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38 | 代理人: | 郝明琴 |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油 羧酸 化合物 萃取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石油中羧酸化合物的液液萃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称取原油样品装入离心管中,然后加入溶剂溶解原油样品,获得原油样品溶液;向原油样品溶液中加入萃取剂,震荡,原油样品溶液中的羧酸化合物转移至萃取剂中,之后静置,原油样品溶液与萃取剂分层,与羧酸化合物分离的原油样品溶液位于上层,含有羧酸化合物的萃取剂位于下层,利用注射器将下层的萃取剂吸出,即实现了将羧酸化合物从原油样品中分离。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样品用量小、溶剂用量少、不需反萃取、一次转移、无需浓缩,萃取后可直接上机测试,能够有效简化萃取操作,缩短萃取时间,提高萃取回收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萃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油中羧酸化合物的液液萃取方法。
背景技术
石油中的羧酸化合物具有生源和古环境示踪剂、油气运聚和保存过程中表面活性剂的双重能力。由于石油样品基质极其复杂,对石油样品中的羧酸化合物进行分析测试前需要对其进行选择性分离。石油中羧酸化合物的分离一般采用液液萃取方法。传统的液液萃取分离原油中羧酸化合物一般是先采用大量强碱性水溶液将原油中羧酸化合物离子化并将其从有机相萃取到水相,接着用强酸调整水相pH使水相呈酸性,此时羧酸化合物从离子状态转换变为中性分子状态,然后再用有机溶剂反萃取水相中的羧酸化合物分子。这种方法包括萃取和反萃取,步骤繁琐,原油样品用量和试剂消耗大,且大量萃取溶剂的浓缩步骤往往造成轻沸点组分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油中羧酸化合物的液液萃取方法,该方法步骤简单、萃取时间短、萃取回收率高。
本发明提供一种石油中羧酸化合物的液液萃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称取原油样品装入离心管中,然后加入溶剂溶解原油样品,获得原油样品溶液;
S2,向原油样品溶液中加入萃取剂,震荡,原油样品溶液中的羧酸化合物转移至萃取剂中,之后静置,原油样品溶液与萃取剂分层,与羧酸化合物分离的原油样品溶液位于上层,含有羧酸化合物的萃取剂位于下层,利用注射器将下层的萃取剂吸出,即实现了将羧酸化合物从原油样品中分离。
进一步地,使用的离心管为尖底玻璃离心管,离心管的体积为2mL,管口带螺口盖,离心管全长为78mm,离心管包括离心管上部和离心管下部,离心管上部为直径为11mm的直管,离心管下部呈锥形,离心管下部的角度约为31°,锥形的离心管下部便于存储微量萃取剂和萃取后选择性吸取分离萃取剂。
进一步地,溶剂选用正己烷。
进一步地,萃取剂选用氨水和乙腈的混合溶液,氨水和乙腈的体积比为5:95~30:70。
进一步地,注射器选用100μL微量注射器。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使用的萃取剂与原油样品溶液不互溶,且萃取剂密度大于原油样品溶液,分层后萃取剂处于下层;萃取剂中的氨水作为弱碱,可以与羧酸化合物反应,促进羧酸化合物电离极化以增强其极性;乙腈分子的-CN中,碳原子和氮原子通过叁键相连接,具有很强的极性;萃取剂的两种组分共同作用,促进羧酸化合物从非极性的原油样品溶液中传质到极性有机溶剂乙腈中,提高萃取回收率。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采用尖底玻璃离心管为液液萃取容器,可用微量萃取剂进行萃取实验,减少了萃取剂使用量,且萃取后无需浓缩步骤,离心管的管底存储微量萃取剂,便于移取;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使用的萃取剂为氨水/乙腈的混合溶液,不含金属盐且主要成分为有机溶剂,无需反萃取步骤,可直接用于后续仪器分析测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样品用量小、溶剂用量少、不需反萃取、一次转移、无需浓缩,萃取后可直接上机测试,能够有效简化萃取操作,缩短萃取时间,提高萃取回收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石油中羧酸化合物的液液萃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利用本发明的液液萃取方法进行萃取的实验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42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