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试装备功能轻量化建模与仿真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002762.0 | 申请日: | 2020-0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99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 发明(设计)人: | 张霖;张渊凯;赵淳;肖川;罗啸;钱广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68 | 代理人: | 陈磊;张桢 |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试 装备 功能 量化 建模 仿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试装备功能轻量化建模与仿真方法,包括步骤:建立自动测试装备模型;建立被测单元模型;通过仿真联调检测测试指令集设备和真实测试装备的健壮性;通过虚实联调实现测试联调过程中的故障定位。本发明通过对自动测试装备和被测单元进行充分的调研,将自动测试装备和被测单元的特征进行提炼和归纳,着重对自动测试装备和被测单元的接口信息和数据类型进行提炼和归纳,同时对自动测试装备内部的逻辑功能进行归纳和简化,实现功能的虚拟化,提出一种轻量化的测试模型框架技术。通过提取构成自动测试装备模型与被测单元模型的最基本元模型,在模型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对关键参数的修改,实现模型轻量化的快速建立和迭代。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测试装备功能建模和仿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测试装备功能虚拟化的轻量化建模方法和虚实联调的仿真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复杂产品的联合测试普遍面临测试周期长的问题,联合测试的周期包括以下三个环节:1.被测单元的开发周期;2.测试指令集设备的开发周期;3.自动测试装备的开发周期。在不具备仿真工具进行联合测试的环境下,需要以上三个环节的软硬件同时具备才可进行联合测试。然而第2、3环节的开发周期通常明显快于第1环节的开发周期。因此,导致测试周期长的主要原因是测试环境各环节的开发周期不同。而如果能对各个环节的相应设备建立较为准确的功能虚拟化模型,并通过虚实联调的手段在被测产品开发完成前进行一部分测试,就能极大的缩短联合测试中所面临的测试周期长的问题,甚至能够尽早的发现一些潜在问题,及时的调整被测单元的设计、加工和开发。
达索公司的电子模拟软件解决方案使高科技/电子公司能够将跌落测试、包装和生命周期预测的仿真和模拟标准化。其应用工程解决方案便于用户以及设计师和工程师在他们的整个日常产品设计活动中充分利用仿真。仿真技术涵盖了结构、流体、塑料注塑、声学和结构化应用,能通过仿真在产品团队内推动设计和功能创新。
西门子公司的SIMIT是一款直观易用且运行高效的自动化项目安装测试系统。采用SIMIT,可从办公室里对大量的工程组态检测点进行实时仿真,完成设备、机器和过程的虚拟调试,而无需真正操作这些工厂设备;即使不能接触这些工厂资产,也同样如此。
但目前这些大型公司所提供的建模和仿真方法也存在着自身的一些缺陷和不足,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过于专注解决广泛的仿真领域和问题,针对某一特定领域缺少专业性;
(2)学习时间长,对开发人员要求较高;
(3)模型冗余过大,无法达到轻量级仿真;
(4)软件都是闭环,无法导入导出模型,模型的泛用性和兼容性低;
(5)无法作为打通“设计开发”到“测试环境”的模型描述方法。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通过对自动测试装备和被测单元进行充分的调研,将自动测试装备和被测单元的特征进行提炼和归纳,着重对自动测试装备和被测单元的接口信息和数据类型进行提炼和归纳,同时对自动测试装备内部的逻辑功能进行归纳和简化,实现功能的虚拟化,提出一种基于元模型重用的、轻量化的测试模型框架技术。通过提取构成测试装备与被测单元模型的最基本元模型,在模型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对关键参数(诸如接口特性、功能数据、功能逻辑判断等)的修改,实现模型轻量化的快速建立和迭代。此外,通过仿真虚拟联调,在被测单元尚未开发完成之前,对测试指令集设备和自动测试装备进行健壮性的检测,同时通过仿真虚实联调,在复杂产品联调过程中快速定位故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试装备功能轻量化建模与仿真方法,所述测试装备包括适用于数字通信范围内的自动测试装备及被测单元,包括如下步骤:
S1:建立自动测试装备模型
S11:通过将自动测试装备的特征提炼归纳为信息部分和测试功能集部分,构建自动测试装备轻量化模型框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27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