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双壳贝类中生成3,5-二羟基-4-甲氧基苄醇的生成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80084459.5 | 申请日: | 2019-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743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1 |
| 发明(设计)人: | 渡边贡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渡边牡蛎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7C43/23 | 分类号: | C07C43/23;C07C41/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幸商标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16 | 代理人: | 刘卓然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贝类 生成 羟基 甲氧基苄醇 方法 | ||
[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加热或加压,从除牡蛎以外的滤食性双壳贝类的贝肉中提取和生成作为新型抗氧化剂的DHMBA。[解决方法]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通过将除牡蛎以外的双壳贝类的贝肉置于提取液中并加热所述提取液,从上述加热处理了的双壳贝类的贝肉液中生成3,5‑二羟基‑4‑甲氧基苄醇(3,5‑dihydroxy‑4‑methoxybenzylalcohol)。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所谓的滤食性双壳贝类的贝肉中提取和生成作为抗氧化剂的3,5-二羟基-4-甲氧基苄醇(3,5-dihydroxy-4-methoxybenzyl alcohol:以下简称DHMBA)的生成方法。特别是,它涉及一种通过从除牡蛎以外的滤食性双壳贝类的贝肉中提取生成DHMBA的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牡蛎,例如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是属于凤尾纲的双壳贝类,它们的栖息地延伸到日本和东亚其他地区。近年来,太平洋牡蛎在法国和澳大利亚也有养殖,被誉为世界上食用量最大的牡蛎。
牡蛎由于营养价值高,自古就可食用,但如上所述,除了糖原和蛋白质外,牡蛎还含有大量的钙、锌、硒、铜和锰等矿物质。
此外,据报道,源自牡蛎中的抗氧化剂包括SOD、CAT、GPx和Prx6为酶性抗氧化剂,金属硫蛋白、解偶联蛋白5(UCP5)、抗坏血酸、α-生育酚和β-胡萝卜素为非酶性抗氧化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937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想要解决的课题
近年来,本发明的发明人成功地从牡蛎中发现了一种优良的新型抗氧化剂DHMBA,进一步确定了其化学结构,并成功地化学合成了该抗氧化剂。并且,还成功地提供了含有DHMBA作为有效成分的新型抗氧化剂和抗氧化组合物,在不从牡蛎中提取和从牡蛎中提取的情况中均表现优异。
此外,本发明的发明人已经成功地从除牡蛎以外的滤食性双贝壳类如厚壳贻贝(イガイ)、栉江珧(タイラガイ)、白贝(シロガイ)、魁蚶(アカガイ)和扇贝(ホタテ)的贝肉中提取和生成DHMBA。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
将除牡蛎以外的双壳贝类的贝肉置于提取液中,将上述提取液加热,从上述加热处理了的双壳贝类的贝肉液中生成3,5-二羟基-4-甲氧基苄醇(3,5-dihydroxy-4-methoxybenzyl alcohol)。
或者,其特征在于,
将除牡蛎以外的双壳贝类的贝肉在95℃以上加热1小时以上,从上述加热处理了的除牡蛎肉以外的双壳贝类的贝肉液中生成3,5-二羟基-4-甲氧基苄醇(3,5-dihydroxy-4-methoxybenzyl alcohol);
或者,其特征在于,
将除牡蛎以外的双壳贝类的贝肉置于提取液中提取贝肉提取物,将提取的贝肉提取物加热,将加热了的提取液离心并取出上清液,从取出的上清液中生成3,5-二羟基-4-甲氧基苄醇(3,5-dihydroxy-4-methoxybenzyl alcohol);
或者,其特征在于,
除牡蛎外的双壳贝类为栉江珧、白贝、魁蚶、厚壳贻贝和扇贝;
或者,其特征在于,
将除牡蛎以外的双壳贝类的贝肉置于提取液中,对上述提取液进行加压,从上述加压处理了的双壳贝类的贝肉液中产生3,5-二羟基-4-甲氧基苄醇(3,5-dihydroxy-4-methoxybenzyl alcoho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渡边牡蛎研究所,未经株式会社渡边牡蛎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844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