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酰胺纤维及机织针织物、和聚酰胺纤维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80019994.2 | 申请日: | 2019-04-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89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 发明(设计)人: | 高矢和成;佐藤佳史;栗林隆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D01F6/60 | 分类号: | D01F6/60;A41D31/04;D03D15/283;D04B1/16;D04B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牛蔚然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聚酰胺纤维 机织 针织物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显色性良好且染色坚牢性优异的聚酰胺纤维。用于实现所述目的的聚酰胺纤维包含脂肪族聚酰胺作为主成分,脂肪族聚酰胺中的氨基末端基量为7×10‑5mol/g以上且10.0×10‑5mol/g以下,并且聚酰胺纤维中要求的刚直非晶量为4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色性、染色坚牢性优异的聚酰胺纤维。
背景技术
以聚己酰胺、聚六亚甲基己二酰胺为代表的聚酰胺纤维由于力学特性、耐化学性、耐热性优异而广泛利用于衣料用途、工业材料用途等中。尤其由于其优异的强度、耐磨损性等而被使用于许多衣料用途中。另外,近年来,随着时尚的多样化、用途的扩展而对内衣、运动装、休闲装等要求性能提高。尤其是最近对于显色性、特别是哑光色调的显色性优异的聚酰胺纤维的要求提高。
至今为止,作为提高聚酰胺纤维的染色性的技术,提出了各种方案。例如,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由染色性各不相同的合成纤维形成的多色膨体纱,作为其一个例子,记载了对酸性染料染色良好的NH3末端基量多的聚合物和对酸性染料轻微染色的NH3末端基量少的聚合物的组合。另外,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二氧化钛3~6.5%、氨基末端基量4×10-5~8×10-5mol/g的聚酰胺纤维。
聚酰胺纤维由于纤维结构中具有能够与染料分子形成离子键的酰胺键、氨基末端基,因此通过离子键合性染料(酸性染料等)而被显色性良好地染色。因此,如专利文献1、2所述,氨基末端基越多,染料的上染位置变得越多,染色性、显色性提高的技术正在展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8906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2929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1中示例的聚酰胺中虽然记载了对酸性染料染色良好的NH3末端基量多的聚合物,却并没有公开具体的NH3末端基量,但能够推测其显色性提高。另外,由于为部分取向丝,因此,对于用于地毯用途的多色膨松加工前的聚酰胺纤维而言,从纤维结构的观点考虑,存在染色坚牢性差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取向丝为非晶部分少的丝,部分取向丝是其取向部为局部的丝。
所谓染色坚牢性,是指相对于阳光、洗涤、汗液、摩擦、酸、熨烫等各种外在条件而言的染色的坚牢性的程度。从实用性方面而言,以耐光坚牢性和洗涤坚牢性等来表示。另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聚酰胺纤维虽然在用于衣料用途中规定了氨基末端基量,提高了显色性,但越是增加作为白色颜料的二氧化钛的量,显色性越易于降低,纤维取向易变得疏松,从纤维结构的观点考虑存在染色坚牢性差的问题。
如上所述,对于专利文献1、2中公开的聚酰胺纤维而言,可得到显色性优异的聚酰胺纤维,但另一方面,存在用于染色坚牢性标准严苛的衣料用途中的聚酰胺纤维的染色坚牢性变差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显色性和坚牢性优异的聚酰胺纤维。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上述课题可通过下述构成而解决。
(1)聚酰胺纤维,其为包含脂肪族聚酰胺作为主成分的聚酰胺纤维,所述脂肪族聚酰胺中的氨基末端基量为7.0×10-5mol/g以上且10.0×10-5mol/g以下,并且,聚酰胺纤维中要求的刚直非晶量为40%以上。
(2)根据(1)所述的聚酰胺纤维,其中,相对于纤维总量而言包含0.1重量%~10.0重量%的二氧化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株式会社,未经东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199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透镜模块和相机模块
- 下一篇:聚乙烯醇膜及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