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气相中聚合烯烃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80009880.X | 申请日: | 2019-0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98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 发明(设计)人: | P·巴伊塔;M·朵莉尼;G·梅伊;G·迈耶;G·彭佐;R·里纳尔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巴塞尔聚烯烃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8/24 | 分类号: | B01J8/24;C08F2/01;C08F2/34;C08F1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0 | 代理人: | 徐舒 |
| 地址: | 德国韦***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相中 聚合 烯烃 方法 | ||
1.一种用于烯烃气相聚合的气相聚合反应器,其包括至少一个聚合区,所述聚合区配备有用于从所述反应器取出反应气体、引导所述反应气体通过用于冷却的热交换器并将所述反应气体进料回反应器的再循环管线,其中所述再循环管线配备有热交换器、包括可变导向叶片的离心压缩机和蝶形阀,并且所述可变导向叶片布置在所述离心压缩机的上游,并且所述蝶形阀布置在所述离心压缩机的下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器,其中所述再循环管线具有一个或多个侧管线,并且所述侧管线在所述离心压缩机和所述蝶形阀之间的位置从所述再循环管线分支,并且所述一个或多个侧管线配备有用于控制在所述侧管线中分支的再循环气体的流速的控制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应器,其中所述蝶形阀包括旋转盘,所述旋转盘在所述蝶形阀的位置处具有比所述再循环管线的横截面小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应器,其中所述蝶形阀布置在所述热交换器的下游。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应器,其中所述离心压缩机布置在所述热交换器的上游。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应器,其中所述再循环管线进一步配备有在所述离心压缩机和所述热交换器的上游的旋风分离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应器,其中所述反应器为流化床反应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应器,其中所述反应器是多区循环反应器,在所述多区循环反应器中,一个聚合区是提升管,在所述提升管中生长的聚烯烃颗粒在快速流化或运输条件下向上流动,并且另一个聚合区是下降管,在所述下降管中,生长的聚烯烃颗粒以致密化的形式向下流动,其中提升管和下降管互连,离开提升管的聚烯烃颗粒进入下降管,离开下降管的聚烯烃颗粒进入提升管,从而通过提升管和下降管建立聚烯烃颗粒的循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应器,其中所述反应器是反应器级联的一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反应器,其中所述反应器级联包括第一气相反应器和随后的第二气相反应器,并且从所述第二气相反应器的再循环管线分支的侧管线是用于将聚烯烃颗粒从所述第一气相反应器转移到所述第二气相反应器的转移管线。
11.一种用于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20至200℃的温度和0.5至10MPa的压力下在聚合催化剂的存在下均聚烯烃或使烯烃与一种或多种其它烯烃共聚,其中所述聚合在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气相聚合反应器中进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聚合在横跨所述离心压缩机的预定压差下进行,并且所述再循环气体流速的变化通过改变所述导向叶片的位置和所述蝶形阀的位置来进行。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再循环管线具有一个或多个侧管线,并且所述侧管线在所述离心压缩机和所述蝶形阀之间的位置从所述再循环管线分支,并且所述一个或多个侧管线配备有用于控制在所述侧管线中分支的再循环气体的流速的控制阀,并且所述控制阀上游的一个或多个侧管线中的压力比蝶形阀下游的再循环管线中的压力高0.01MPa至0.2MPa。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聚合是乙烯的均聚或乙烯与一种或多种选自1-丁烯、1-己烯和1-辛烯的其它烯烃的共聚,或者所述聚合是丙烯的均聚或丙烯与一种或多种选自乙烯、1-丁烯和1-己烯的其它烯烃的共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得聚烯烃是根据ISO 1183在23℃测定的密度为0.945-965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巴塞尔聚烯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巴塞尔聚烯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0988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