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滑动部件在审
| 申请号: | 201980007372.8 | 申请日: | 2019-0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2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 发明(设计)人: | 井村忠继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J15/34 | 分类号: | F16J15/3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锐专利事务所 44275 | 代理人: | 林栋 |
| 地址: | 日本国东京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滑动 部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压被密封流体泄漏少且转矩小的滑动部件。在滑动部件中,通过使圆环状的接合环(20)和圆环状的密封环(10)对向并使各滑动面(11,21)相对转动,从而对在该相对转动滑动的滑动面(11,21)的径向一侧存在的被密封流体进行密封,在密封环(10)的滑动面(11)上,沿圆周向分离形成多个通过与接合环(20)相对转动滑动来生成工作压的工作压凹部(12),在多个接合环(20)的滑动面(21)上,在与工作压凹部(12)配合动作的位置沿圆周向形成比工作压凹部(12)深度深的静压凹部(2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相对转动的滑动部件,涉及例如在汽车、一般产业机械或者其他密封领域的机械密封中利用的滑动部件。
背景技术
防止被密封流体泄漏的密封装置,是由两个以相对转动且平面上的端面彼此滑动的方式构成的部件构成的,例如在机械密封中,为了长期维持密封性,必须使得“密封”和“润滑”这样的相反条件同时成立。尤其是近年来,出于环境保护等,为了实现一边防止被密封流体泄漏一边降低机械损耗,低摩擦化的要求进一步变高。作为低摩擦化的方法,其是通过转动在滑动面之间产生工作压并在隔着液膜的状态下滑动来实现的。
以往,作为通过转动在滑动面之间产生工作压而得到的机械密封,例如已知一种专利文献1所述的密封装置。在作为滑动部件一方的接合环的滑动面上,设有多个转动时产生工作压的工作压产生槽。另外,作为滑动部件另一方的密封环的滑动面被平坦地形成。当滑动部件相对转动时,工作压产生槽的转动方向上游侧变成负压,另一方面,在其下游侧产生正压,由于工作压产生槽转动方向下游侧的端面壁产生的楔效应而使得正压变大,作为整体作用正压,能够得到较大浮力。
专利文献1的密封装置因为在滑动面之间产生正压,因此流体从正压部分向滑动面外流出。该流体的流出就属于密封情况下被密封流体的泄漏。在此开发出了一种密封装置,在工作压产生槽内或者该槽外形成微小槽等来赋予泵出功能,当滑动部件启动时,通过使具有方向性的流体流到滑动面之间来降低泄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066367号公报(第3页,第1图)。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960145号公报(第10页,第4图)。
然而,在以高压被密封流体为对象的滑动部件中,寻求进一步提高“密封”和“润滑”。专利文献2的滑动部件随着被密封流体变成高压,即便使得泵出用微小槽的槽形状(深度,宽度,长度,角度等)最佳化,也存在泵出作用会低到不能期待的程度的趋势,存在无法一边维持润滑性一边充分抑制泄漏之虞。另外,考虑过如专利文献1等的密封装置的那样,通过工作压产生槽来产生工作压,但是因为被密封流体是高压,为了获得大浮力就需要使得工作压产生槽的深度变浅,所以该情况下,存在未对工作压产生槽充分地供给被密封流体,变成润滑不够而润滑性恶化之虞。这样,根据任意一篇文献的技术,在以高压被密封流体为对象的滑动部件中,通过工作压产生槽的功能来维持所谓的流体润滑状态是困难的,存在的问题是,其会成为泄漏多或者转矩大的滑动部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被密封流体的泄漏少且转矩小的滑动部件。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在本发明的滑动部件中,通过使圆环状的接合环和圆环状的密封环对向并使各滑动面相对转动,来对在该相对转动滑动的所述滑动面的径向一侧存在的被密封流体进行密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合环或者所述密封环的任意一方的滑动面上,在所述接合环或者所述密封环的任意一方的滑动面上,沿圆周向分离形成多个通过所述接合环和所述密封环的相对转动滑动而生成工作压的工作压凹部,在所述接合环或者所述密封环的另一个滑动面上,在与所述工作压凹部配合动作的位置沿圆周向形成多个比所述工作压凹部深度深的静压凹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073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